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让农民富裕富足、让乡村宜居宜业。当前,乡村振兴正在全面纵深推进,其本质在于重塑农业产业价值链条,重构城乡要素流动机制,最终实现农民职业化、农村现代化、农业高效化的多维转型。为此,我们要以科技赋能,振兴产业发展;产业振兴,带动农民生活富裕,才能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梦想,收获幸福。
科技赋能是解锁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经历从“靠天吃饭”向“科技兴农”的跨越式变革。从农具农械的更新换代到养殖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再到电商平台的深度赋能,科技创新正成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杠杆。近年来,江夏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331X”产业体系为纲要,推动传统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转型。通过全区推广“土壤改良+再生稻”组合技术,使得亩均增产达15%,土地利用率提升20%,2024年粮食总产更是突破20.7万吨。这种“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模式,不仅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要立足乡村实际,在“特”字上下功夫,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实现有效创新。例如:江夏区五里界街,通过“界豆”品牌复兴计划,联合科研机构提纯复壮品种,开发豆浆、腐乳等深加工产品,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此,各地应充分挖掘自身自然、文化和历史资源,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精心培育、发展具有本土特色和发展前景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建立灵活多元人才培养制度,开展各类农业技能、就业创业培训,激发“新农人”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创富能力,实现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
生活富裕是验证乡村振兴的“晴雨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富足。无论是由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还是以社会多元化力量助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繁荣壮大,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与收入增长。为确保农民群众在乡村产业全链条发展中,公平公正获取全链条增值所带来的红利,江夏区金口街建立“党组织+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订单农业保障基础收益、保底分红抵御市场风险、就近就业增加财产性收入等方式,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增收。只有让农民群众深入融入产业链、公平分享增值红利时,“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乡村振兴既要坚持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更要注重基层创新的实践探索。当科技的春风化雨滋润沃野良田,当产业的枝繁叶茂撑起经济蓝天,当民生的甘霖润泽千家万户,广袤的农村大地才能真正成为承载梦想、收获幸福的希望之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章美玲(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