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近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武汉组织部长会议相继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席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并强调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为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加快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正以“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重塑城市基因。通过聚焦人才这一关键变量,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谱写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华章。
构建学术到产业价值转化通道,激活人才创新势能。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2012年,“光谷黄金十条”出台,提出高校成果转化利益“三七开”,并允许教师离岗创业、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还提出,高校院所知识产权1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在成果所有权不变更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或团队可自主实施转化,此举推动了华中科技大学“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等一批重大成果走向市场。通过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这种“学术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跃迁,标志着城市人才战略从数量积累向产业价值的深刻转变。
打造灵活多元的人才引进机制,创新城市人才发展路径。作为战略人才力量的核心储备,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城市人才梯队建设效能。近年来,武汉持续实施“学子聚汉”工程,近三年留下高校毕业生96.8万人;并为留汉毕业生定制“新武汉人”礼包,含人才公寓、创业补贴、文旅通票等;还举办“光谷马拉松”“长江灯光秀”等城市IP活动。这种“硬政策+软文化”的组合拳,让武汉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中的排名至前十位。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不断赋能城市更深处延伸,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的人才储备力量。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创新人才发展范例。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两者“如鱼得水”、相辅相成。在光谷,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于此,拉开我国创业孵化的大幕。此后,光谷陆续发布“硬核科技十条”“创投十条”“软件十条”等措施,为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保驾护航,依靠制度创新打造技术攻关“优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益”的技术攻关模式。实践证明,技术攻关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肩驱动,让创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武汉实践揭示出人才战略的进化规律:当学术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人才势能便转化为创新动能;当政策红利升维为生态优势,城市便从“人才码头”进化为“创新枢纽”;当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便能催生“乘法效应”。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这座长江之滨的枢纽之城,正以人才素质的提升,书写新时代的“凤栖梧桐”传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小英(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