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组织部长会议对“干部素质提升年”作出部署,在全省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六大行动”。其中,破解“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专项行动(简称破解“四不为”专项行动),直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深层病灶,既是对干部队伍的“全面体检”,更是对提升干部素质的“靶向治疗”。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避责心态,曾是制约基层干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通过优化政绩考核体系、调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作为核心标准,让“躺平式干部”无处遁形。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加大调整力度,同时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明确容错纠错边界,为改革者撑腰、为创新者护航。从“避责思维”到“担当作为”,本质上是将干部从“怕出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塑其行为逻辑,激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生动力。
破解“四不为”问题,既要靠好制度约束,也需要硬能力支撑。要通过跨区域交流任职、支点建设专项挂职等实践锻炼,让干部在经济发展主战场、急难险重最前沿、民生服务第一线积累经验。例如,武汉市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积极组织干部到外地跟学和访学,既学习先进经验,又通过“擂台比武”“案例教学”等形式检验成效,推动干部从“政策执行者”向“问题解决者”转型。这种“实践—反思—改进”的闭环机制,助力干部从“纸上谈兵”到“实战锤炼”,实现能力与作风的双提升。
此外,通过优化考评方式,突出业绩导向,将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出色表现与职级晋升紧密挂钩。譬如,黄冈市实施“三优先”晋升机制后,35岁以下乡镇主职比例较三年前提升22%,构建起“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同步运行的“干部廉政体检”智能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实施动态预警,孝感市运用该平台提前阻断127件风险事项,实现“防未病”与“治已病”的有机统一。这种“激励+约束”的双向发力,推动形成既严管干部又爱护干部的政治生态。
建成支点的号角已然吹响,组织部门应当以破解“四不为”专项行动为切口,着力构建从“约束人”到“成就人”的好制度,推动干部从“怕担责”转向“主动作为”,构建从“单向管理”到“双向奔赴”的干部成长良性生态,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 樊雪菲(武汉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责编:郑一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