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3日11:03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核心要义,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加快农业的深度转型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定星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提高粮食产能更是首要任务。粮食生产是整个农业的根基,没有稳定的粮食生产,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无从谈起。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大幅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夯实农业作为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功能。当前,我国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已接近历史峰值,耕地和水资源的约束日益加剧,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通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实到位,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能化、精准化技术应用于粮食生产,推动新技术贯穿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减少资源浪费与生态损耗,切实提高粮食单产,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确保把“中国饭碗”端稳、端牢、端好。

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难题,打造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生产成本上升与效益下滑、自然灾害与病虫害威胁、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等多重挑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这些靶向精准的“点题”,找准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也凸显破题、答题的紧迫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找准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率,挖掘其在生物技术、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旱涝保收等方面的巨大动能,推动传统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显著提升,用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打破农业生产资源约束的天花板。

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筑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压舱石”。培育发展乡村产业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在乡村领域,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效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落脚点。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潜力,结合区域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具体农业产业和产业链中,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跨界融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以乡村产业系统化、科学化、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身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大背景下,介入新质生产力要素、融合新质生产力动能,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兴农、产业兴农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粮食产能、解决农业生产难题、促进产业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将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建(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