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爱与温暖藏在善意的谎言里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4日16:3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女儿去世2年多,85岁老人不知真相思念成疾,一通“来自天际的通话”,让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念。这是近日媒体报道的真实故事,也是一个用谎言编织的温柔陷阱,其背后的善意与心酸让人泪目。那小心而怜惜的守护,是爱、是真情,温暖着每一颗破防的心。

在这美好的人世间,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这看似情有可原的合理,却又那么不合常理的举动,其实都是出于本心,都是在为无处安放的深爱、无法抹却的回忆以及再也回不来的从前……在倾尽全力。是满足想要实现却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是弥补想要挽回却可能永远也无法挽回的遗憾……

“善意的谎言”并不陌生,它或许也曾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或许也曾与你撞过满怀。它并非对真诚或真相的否定,不过是特殊情境下的一种不得已,是将伤害或打击尽可能降到现实可控范围的善意表达。正如故事中想办法对85岁老人的善意隐瞒,只是不想让女儿已经过世的残酷现实、以太冰冷的方式浇灭一个老母亲的期盼,只是想让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割心剜肉之痛可以来得更慢一点……

“善意的谎言”是温暖、是鼓舞,是刻进骨子里的良善。面对亲人的离世或重病,面对事业的重创或失败,面对学业的倒退或无望,面对爱情的背叛或无果……或许在面对这些复杂的生活情感和人性良善之时,你需要的不是冷静而正确的“实话实说”,及时的宽慰、拥抱或鼓励,或许是当时的你最初始的心灵渴求。这时候“善意的谎言”或许比真话更合乎情理,更合乎道德,更能很好代入……

每个人都有面对死亡的那一天,是选择在清醒、真相和尊严中离开这个真实的世界,还是在幻想中告别,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难题。知道并承受真相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或许只有亲自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但大多数人面对死亡,精神上的痛苦、焦虑和恐惧或许会远远甚过身体和生理的病痛。如果这时候没有医生、亲人、乡邻和朋友以爱之名编织的这张“善意+刻意+有意”的谎言之网,让残忍的真相劈头盖脸如大山压来,可能会击垮病人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在心灰意冷中过早放弃求生的欲望……

余华曾说,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在某种情况下,缓解人的相思之苦,弥补一些遗憾,可能是最想要的继续。现实生活中,纪念或悼念亲人的方式各有不同,或记住或遗忘或希望,那些不曾注销的电话号码,那些代为使用的微博或邮箱……是想再见见,再听听,再感受……都不过是对自己的“善意的谎言”。电影《你好,李焕英》或许是其中出彩的一个,那一场穿越时空的母爱救赎,在叩击情感共振的同时更是书写了笑泪交织的票房神话,那是女儿贾玲给予天下子女的真实情话:趁时光未老,去拥抱那个“曾经也是少女”的妈妈吧!

“我愿意用科技再见你一面”,或许今天虚拟的AI、VR技术,以及实体的仿真机器人,是一个更绕不开的升级版的“善意的谎言”。故事中打给85岁老母亲的电话是假的,但思念是真的。AI是假的,但ai是真的。科技除了“狠活”,还有温度,让两个灵魂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相遇。这种建立在尊重生命、向善向好基础上的高科技,可以恰到好处运用逝者数字化的“永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疗愈哀伤、缓解痛苦,给予亲人和朋友跨时空相拥的心理安慰与情感支持,在满足愿望与弥补遗憾的同时,懂得珍惜拥有、活在当下……

时光不返,“善意的谎言”以及带着温情的科技进步,并不能让一切化险为夷或死而复生。谎言终究代替不了真相,任性与告别不可能成为可以撤回的微信对话,哀伤与痛苦也不可能变成可以调试的参数,记忆与思念更不可能变成可以任意组合的代码……唯有珍惜当下,生活向前、烦恼向后,在这人世间,如亲人所愿,一起追寻新的希望、幸福与美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彦(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