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平安中国织就严密公共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5日09:0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8日上午就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一论断为我国公共安全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把坚持预防为主纳入新时代我国公共安全治理的明确要求和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公共安全必须防患于未然。要坚持标本兼治,既着力解决较为突出的公共安全专项问题,又用更多精力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要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坚持预防为主的要求,已写入党中央有关文件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把“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列为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之一,并列专章就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作出详细规定。这一系列理念和举措,深刻体现了预防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事前预防是关键。通过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早期识别与精准预报能力,能为民众争取更多避险时间。例如台风、洪涝等灾害来临前,提前发布预警信息,组织群众转移,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固堤坝、建设避难场所等,能提升城乡抵御灾害的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安全生产领域,事前预防需从源头抓起。严格企业准入门槛,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评估与审查,确保企业在规划建设阶段就符合安全标准;强化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国务院安委会提出在2025年底前,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建立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通过发动企业员工报告隐患,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从发现报告问题隐患到核查消除、奖励推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前预防要求加强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过程监管。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检测与监控,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同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加强科普宣传,让消费者学会辨别真伪,主动参与监督。

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课题。在网络安全方面,事前预防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防范网络攻击、网络诈骗、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防范人工智能被滥用带来的安全风险,如算法歧视、数据隐私泄露等。

实现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需要多方协同合作。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管执法。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安全理念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技术咨询等服务。公众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必然要求。这不仅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我们要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不断开创公共安全治理新局面,让平安中国的基石更加坚实稳固,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县委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