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更高水平荆楚粮仓”。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湖北近年来立足农业大省优势,以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为抓手,全方位增强农产品保障供应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夯实稳产保供根基。湖北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生产基础。近日发布的湖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高效技术模式”,并严格耕地保护,整治“大棚房”等违规用地问题,确保农田姓“农”。目前全省已建成398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每年净调出省粮食100亿斤,以全国3.7%的耕地贡献了4.1%的粮食产量。此外,湖北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在稳定主粮基础上拓展多元化供给。全省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7年居全国第一,年供应水产品超百万吨,小龙虾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亿元,潜江“虾稻共作”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生动诠释了“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实践路径。
激活科技创新引擎,赋能农业现代化。种业位于农业产业最上游,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和基础。近年来,武汉“中国种都”建设成效显著,集聚11位农业院士和760余家科技企业,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为粮食单产提升注入“芯片”动力。智慧农业提质升级同样亮眼,建设数字农田遥感监测平台,集成气象、墒情、病虫害预警等功能,实现精准田管;推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天气盒”乡镇普及,让传统农业向数字化跃升。此外,湖北大力支持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东风井关、星光玉龙等企业相继推出电动农机、无人驾驶播种机等明星设备。2025年湖北启动新一轮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动智能农机产业集群发展,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打响特色农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农业品牌,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鲜活注脚,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湖北以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为抓手,推动从“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型。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出“江汉大米”、“楚天好茶”等省级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万亿级规模迈进。同时,大力扶持潜江小龙虾、随州香菇、鄂州武昌鱼等区域品牌,其中潜江虾稻品牌价值超250亿元,随州香菇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30万户农民增收。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湖北建成全省一站式惠农服务平台,提档升级村级寄递物流网点超1万个,并依托县域应急储备中心保障物资高效调配,通过“无接触配送”和分箱管理,确保民生商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畅通。
从“鱼米之乡”到“荆楚粮仓”,从科技兴农到品牌强农,湖北正以系统性思维、全方位布局构建农产品稳产保供新格局。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供给、强化产业链韧性、深化城乡融合,让农业强省之路既保“粮仓满”又促“百姓富”,为全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贡献湖北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娟娟(武汉市经开区)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