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计划建成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蕲春至太湖高速公路蕲春东段、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宜昌段等8个项目440公里,力争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400公里,成为高速公路大省。8400公里的目标,不仅是数字的叠加,更昭示着中部经济地理格局的重构。在这片曾孕育过“万里茶道”商脉的土地上,新时代的高速路网正以其独特的韧性为城市“舒经活络”。
从地理枢纽转变为经济枢纽。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的贯通,将鄂北门户与中原腹地紧密缝合。春至太湖高速蕲春东段的延伸,让大别山区的物产搭上长三角的快车。湖北高速公路建设已突破简单的“里程竞赛”,进而转向构建多向放射、多维联通的立体网络。全长440公里的8个新建项目,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与主动脉协同循环,既有打通省际断头的“任督二脉”,也有疏通城市群内循环的“神经末梢”。此外,这种布局也暗合了经济地理学中的“点轴理论”。武汉、襄阳、宜昌三大都市圈作为“增长极”,通过宜都至来凤高速宜昌段这样的交通轴线,形成生产要素的“传送带”。相关数据显示,湖北高速路网密度已达4.8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0%,这种超前的基建投入正转化为区位优势的乘数效应。
从“基建扩容”到“数字赋能”,从“单一管理”到“全链条协同”,从“单向供给”到“场景化融合”,路网升级背后是发展范式的革命。在京港澳高速改扩建现场,5G智能摊铺、无人驾驶压路机组成的“智慧工地”彰显了湖北交通建设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传统基建转向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深层变革。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要素流动层面。宜来高速通车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茶叶到上海港的时间缩短2小时,价格提升15%;随信高速让随州专汽产业集群的辐射半径扩大了150公里。高速公路如同无形的市场之手,重构着资源配置的时空维度。当“三小时交通圈”覆盖中部六省78%的县域,湖北正从“过路经济”转向“枢纽经济”,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寻找支点。
路网延伸出的不仅是路,还有民生温度。在蕲春东段建设指挥部,悬挂着这样一张照片,照片展示的是施工方为保护百年古树三次修改设计方案。折射出湖北交通建设既要跨越山川的地理距离,更要缩短心与心的心理距离的价值追求。高速公路服务区变身土特产展销中心,边坡光伏板为偏远村落输送清洁电力,“交通+旅游”专线串联起38个4A级景区,这些创新实践让冰冷的路基承载起温暖的民生期待。这种理念在武孝高速改扩建中尤为明显。项目采用半幅通行施工法,虽增加30%成本,但保障了日均5万辆车的通行需求。正如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所言:“我们建设的不是单纯的车道,而是经济社会运行的韧性网络。”当高速公路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基础设施便升华为文明进步的载体。
从抵御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恢复力”,到促进要素流动的“适应力”,韧性交通体系正以三重维度重构湖北发展格局。在未来,84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勾勒出的不仅仅是湖北交通的物理筋骨,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韧性血脉。路在延伸,道在脚下,湖北不满足于已有交通优势,正用纵横交错的发展轴线,一步一脚印,拓“九省通衢”成“九州通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懿枫(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