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励志短片《主角》刷屏全网,那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口号,如春雷般激荡着亿万观众的心。这部以普通人为主角的作品,用镜头语言编织了一幅幅“微光叙事”的图景。从都市职场到乡村田野,从科研实验室到建筑工地,每一个角色都在用汗水与坚持书写自己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却在导演的镜头下被赋予了史诗般的质感,特写镜头捕捉的不仅是人物细微的情感波动,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脉动。短片的成功,在于它摒弃了传统宏大叙事中“英雄史观”的单一视角,转而将镜头对准了社会的毛细血管。或是乡村教师在田间备课的剪影,或是工人深夜焊接钢构的火花,这些“微光”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具象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集体力量。
从“我”到“我们”。《主角》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辩证关系,即个体的奋斗既是自我实现的路径,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短片中的年轻创业者、乡村教师、科研人员等角色所展现的故事看似独立,实则被“个人的梦想与时代的使命同频共振”这一条隐形的精神纽带串联起来。在短片中,导演刻意模糊了“主角”的边界,主角不仅仅是“人群之中,总有掌声;高光时刻,能被看到”。没有“主角光环笼罩”、没有“鲜花围绕”,有些人依然平凡而伟大。“田间小事就是年度大事,三尺讲台也是人生舞台,餐桌百味锤炼匠心品味,笔尖锋芒写就少年梦想。”当镜头从实验室的显微镜切换到农田的稻穗特写,从写字楼的键盘声过渡到工地的机械轰鸣,观众逐渐意识到,所谓“主角”并非某个特定的英雄个体,而是由无数奋斗者共同构成的动态网络。
从技术层面看,《主角》堪称新媒体时代影像表达的典范。慢动作镜头下飞扬的焊花、冷暖色调交替呈现的城市天际线、交响乐与人声混响构成的声景等等,这些视听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美学空间。导演用电影级的制作水准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尤为巧妙的是,短片通过“光”的意象完成了主题升华。无论是实验室的冷光、工地的炽光,还是教室的暖光,不同属性的光源不仅塑造了视觉层次,也隐喻着多元价值共生的现代化图景。当这些光束最终交织成璀璨星河时,观众得以直观感知“涓滴汇海”的集体力量。
这部没有流量明星、不靠猎奇话题的作品,何以引发全民共鸣?答案或许在于它精准捕捉了社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与希望。当“内卷”“躺平”等词汇充斥网络,《主角》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笔触,重新诠释了奋斗的价值。它所记录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奋斗群像,更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关乎未来的命题,在技术革命与全球化浪潮中,如何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历史的主体?短片的回答充满诗意:微光汇聚,便是点亮未来的磅礴力量。当个体微光汇聚成星河,当个人叙事融入国家记忆,我们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卷中,找到了最动人的注脚。
“主角不只是一个人的光,更是一群人的闪耀”,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邀约。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主角》以其温暖而坚定的叙事告诉我们,伟大的变革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亿万普通人用生命书写的交响乐。当每个“我”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便有了永不落幕的精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懿枫(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