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清风林”里种三月的雨丝缠着柳梢,泥土里拱动的嫩芽正赶赴一场春的邀约。当第47个植树节踏着春泥走来,人们手握铁锹的身影里,分明映着比往年更深的期许——种下的何止是树苗,更是在心田耕耘一片清朗天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话里淌着的智慧,在“绿水青山”的新篇中愈发清亮。山坳里,老乡们把承诺卡系上枝头,新入职的干部们正给“廉洁树”培土;社区“家风林”中,祖孙共植的香樟已抽出新芽。最动人的要数西部石漠化山区的“清风林”,老乡拍着树干说:“这树苗跟咱村干部一样,根扎得正,风雨来了腰杆都不晃。”
江南园林的造景师傅常说:“三分栽,七分养。”廉洁教育恰似这栽树的学问,讲究个“润物细无声”。一些机关把警示教育搬到植树现场,党员干部边填土边念叨:“坑挖浅了树要倒,底线守不牢人要飘。”这般带着土腥味的警句,倒比会议室里的文件更入心。就像焦裕禄当年种下的泡桐,五十年风雨过后,树干上那些为民操劳的手印,早化作年轮里的清风。
但见新风,也需警醒。某地山坡上的“迎检林”,树坑像列队的士兵般整齐,可细看坑底连护根土都没填。这般“挖坑不种树”的形式主义,恰似某些走过场的廉政教育,看着热闹,实则难活。真正的“清风林”,该像武夷山的古茶树,守着岩缝也能抽芽,历尽寒暑更显幽香。
如今的新气象更让人眼前一亮。在海南,在浙江,在青岛,“互联网+植树”让每棵树都有了电子身份证,扫码就能看见“廉洁树”的生长日记;在上海,在济南,“云认养”让党员干部的廉政承诺随着树苗一起扎根云端。这些带着露水气的创新,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就像给古树嫁接新枝,既守得住根本,又接得上地气。
春风过处,满是生长的故事。在杭州板桥小学,孩子们正给“成长树”系红绳,他们不知道,自己踮脚培土的瞬间,诚信的种子已悄悄萌芽;武当山大湾村退耕还林的山坡上,老支书带着村民补种树苗,那佝偻的背影,分明是另一株倔强的“清风柏”。
暮色中的长江畔,新植的防护林正轻摆枝叶。江水汤汤,带不走岸边的绿意;清风徐徐,正滋养着人心的沃土。当我们把铁锹插进春泥,种下的不仅是亭亭如盖的期待,更是在时光里静静生长的文明年轮——那年轮里,有山的青,有水的绿,更有一代代人用清廉守护的,永不褪色的春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俞家宝(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