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千头万绪、千家万户的背后是大国之大、大国之重。在社区治理的领域中,有这样一群人被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他们是社区信息的“活地图”,对社区的情况了若指掌;是矛盾调解的“润滑剂”,用耐心、细心和同理心将居民拧成一股绳;是政策落地的“巧工匠”,一针一线编织着群众的“幸福网”,他们就是社区书记,也被居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称谓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的生动图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群众大事小情都在社区。“小巷总理”的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社区群众,在政策落地与群众期待的交汇处,是无数社区工作者们下好“穿针引线”的苦功夫,将顶层设计的经纬线精准编织进百姓生活的“毛细血管”。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发放育儿补贴、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各项涉及民生问题的政策出台,既是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愿所需,也为社区工作指明了方向。
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小巷总理”练好内功、提升本领对破解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大有裨益。近些年来,武汉市大力实施社区书记成长计划,深入开展“强雁”“拔尖”“领航”专项行动,江岸区积极探索强化社区书记队伍建设,举办“名书记成长营”,健全名书记“1+10”传帮带机制,在“选、育、促、增”上全链条发力,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骨干力量。随着现代社区治理的新要求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区服务需求更加复杂多元,社区治理工作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这就要求各地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突出“民本位”思想,注重常态化培训、实战化培训、专业化培训,力求教学培养与实践需求实现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激励才能激活,关心才能安心。激发“小巷总理”们干事创业的激情,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常态化激励保障机制,打通社区工作者全链条晋升渠道,破除社区工作者成长晋升的“天花板”,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区工作者大舞台。另一方面,要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做好加法,推动更多资源力量向社区倾斜,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做好减法,一体推进权责相当、精简事务、科学考评三方面工作,为基层缓解压力。
从居委会大妈到新时代的“小巷总理”,这些穿梭在楼宇巷陌间的基层工作者用“听诊器”打开社情民意的第一道窗口,用“铁脚板”走过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时光流逝中变的是工作方式方法,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期盼越来越多的“小巷总理”书写出更多精彩的基层治理中国故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颖(武汉市江岸区)
责编:刘文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