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整治骚扰电话产业链要多些实招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10:4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骚扰电话产业链,AI外呼机器人成帮凶。在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里,负责人打开了一套给客户测试运行中的系统后台,一家口腔医院的智能机器人的话术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每句话都设有相应的触发关键词,一旦消费者说了相关的语句,智能机器人会转到对应的回复内容。这是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

央视记者的调查显示,一年多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所谓“外呼”业务的广告,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自己的营销电话,俗称“电销”。外呼公司甚至开始通过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不是半夜鸡叫,就是凌晨惊扰,吃着吃着饭,就连睡着觉,也能收到好几个“你好,我是.....”。骚扰电话产业链,让消费者不胜其扰。是接还是不接大家都十分纠结。

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已经成为行业主流。首先,机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拨打营销电话;其次,智能机器人输出的声音由真人录音制作而成,让接听用户难辨真伪;再次,这其中除了涉及AI机器人,还涉及了虚拟电话,及时消费者拉黑了一个号码,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虚拟电话随时变换自己显示的号码。

骚扰电话产业链的存在,一个层面反映出不法人员的嚣张,而令一个层面则暴露出了监管的形同虚设。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央视记者都能发现的问题,监管部门何以十分被动?拆除骚扰电话产业链,不能只靠央视记者“年年去骚扰”,监管部门却“稳坐钓鱼台”,心里那是“波澜不惊”,好像骚扰电话产业链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似的。

骚扰电话如同顽固的“牛皮癣”,严重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从央视曝光的产业链来看,其源头涉及到多个环节。首先是数据提供者,他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卖给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其次,是一些电话营销公司,他们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电话营销,其中部分公司在利益的驱使下,越过法律红线,将正常的营销变成了骚扰电话。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公司,为骚扰电话提供技术支持,如开发智能外呼系统等。

彻底斩断骚扰电话产业链,监管部门不能总是“等风来”,更不能只在央视曝光后才“有所行动”。找到“骚扰电话产业链”的源头能有多难?无非是顺着骚扰电话,就能找到“做广告的商家”;顺着“做广告的商家”,就能揪出违法的信息公司;顺着违法的信息公司,就能揪出灰色链条上的所有魑魅魍魉了。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元鹏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