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旅游休闲街区引领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10:35 来源: 荆楚网

3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武汉市江岸区吉庆民俗街区、江汉区江汉路步行街区成功上榜。从2022年首批名单公布至今,湖北省已有7个街区获得国家级认证,其中武汉市4个,襄阳市1个,十堰市1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个,从武汉的市井烟火到襄阳的千年古韵,从恩施的民族风情到十堰的诗意生活,既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也涌动着创新业态的勃勃生机。这些“成名”的街区不仅是湖北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湖北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的底层逻辑。

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湖北省上榜的这7个国家级街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唤醒”了其独特的文化基因。江汉路步行街以百年商业文化为底色,实现了欧式古建筑与现代商业业态的交织融合,在改造中保留下来的璇宫饭店、民众乐园等历史建筑成为“网红”打卡点,引入的沉浸式“剧本杀”、国潮快闪店等新业态广受欢迎;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了“文艺圣地”的美誉,书店、咖啡馆等文化业态在教会建筑、学堂旧址上焕发活力;吉庆民俗街区中非遗民俗表演与饮食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白天看民俗,夜晚品美食”的独特体验……这些街区不是被“原封不动”保护下来的历史老街,而是通过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将静态的文化空间演变为动态的叙事载体,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需求的方式让历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

让“流量”成为“留量”。国家级“头衔”是对当地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肯定,在“金字招牌”的加持下这些街区也必将会迎来一波“流量”。如何不仅收获“头回客”又留住“回头客”是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课题。2021年就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的江汉路步行街在不断提升街区吸引力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江汉路步行街是全国最长的步行街,素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其2023年年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2024年“五一”假期首日突破50万人次,创下单日客流量新高,2025年春节期间客流量同比增长20.5%,人气一直十分火爆。华中首个二次元主题商业MaIl、意大利欧蒂姆中国首店,华中区首家日本茑屋书店等超过100家首店入驻,首店经济在这里蓬勃发展,不断升级的消费业态吸引着源源不断的顾客前来体验。此外,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让街区整体智慧化升级,实现了文化和消费体验的颠覆式创新。江汉路步行街是名副其实的“智慧街区”,拥有众多高科技设备和智慧化管理手段,一键求助、无线充电的智慧路灯满足游客应急需求,智能AI客流摄像机实时监测客流数据赋能街区综合管理,借助3D、VR、AR等技术打造的数字孪生街区衍生出“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互动消费新模式……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游客创造了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让“头回客”来了还想来。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是各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为区域性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文旅融合不是简单“文化+旅游”的业态叠加,而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互相赋能。这些成功的文旅街区建设案例启示我们,要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创造独具魅力的文化空间,也要不断引育多元新业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智慧化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湖北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对湖北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出要求和期望。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应当总结推广示范街区的经验和做法,找准“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不断深化文旅品牌建设,为全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王新(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