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党建之笔,绘乡村善治锦绣图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20:54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基层党组织作为强基固本的“压舱石”、凝聚民心的“吸铁石”以及引领发展的“指南针”,始终扮演着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角色。从脱贫攻坚时期的精准帮扶,到如今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生动实践,基层党组织一路领航,不仅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坚实道路,更是实现基层善治的根本保障,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指明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需以党建为笔,饱蘸组织力之墨,在广袤乡村大地上书写“党建引领、干群同心、治理有效”的动人篇章。

筑牢堡垒,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是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贵州肇兴侗寨的华丽蝶变便是生动例证,当党支部成为议事决策的“核心圈”,群众便有了坚实可靠的“主心骨”。从蜡染合作社的“党员示范岗”到“村超”赛场的“党员服务队”,党建引领促使特色产业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成功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政治引领,也要创新组织覆盖,同时还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一方面,要筑牢政治引领“主阵地”,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使党组织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核心。另一方面,要创新组织覆盖“新路径”,打破传统组织边界,推动党组织向产业链、田间地头延伸。榕江“村超”以“党建 + 赛事 + 文旅”模式激活县域经济,湘西十八洞村以“党支部 + 合作社”带动农旅融合发展,充分证明“支部建在链上”能够让组织力直抵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硬核”队伍。徐信基等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一线,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甘肃天水苹果基地的党员技术员凭借专业技术,将“土特产”升级为“金招牌”。只有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经受淬炼、茁壮成长,才能锻造出一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乡村治理铁军”。

机制创新,构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需要创新机制,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从贵州“村BA”的“群众自治公约”到宁夏银川社区的“红色驿站”,多元共治机制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现实。完善治理机制如同掌握开启乡村善治之门的“金钥匙”,通过疏通治理堵点,汇聚起干群齐心的强大合力。在完善治理机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利益联结的重要性。乡村振兴要破解“富了老板、忘了老乡”的发展困局,就必须织密利益联结“保障网”。贵州“强村富民公司”盘活集体资产,重庆“双擎联动”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通过“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数字化时代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契机,激活智慧治理“新引擎”成为必然趋势。山东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江苏如皋以“云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指尖上的治理”不仅提高了治理效率,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实现了治理精细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

先锋聚力,点燃群众参与“燎原火”。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先锋力量,其带头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内蒙古格斯尔史诗传承人进校园,海南毛纳村党员带头培育文明新风,这些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党员不仅要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更要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炬手”,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从湘西农家乐党员户“亮牌经营”到赤峰非遗工坊党员绣娘“传帮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张“党员积分卡”、一面“示范户红旗”,看似微小,却能有效激活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乡村治理的终极目标是让“人人都是主角”。贵州“村超”现场万人空巷,天水果农凭借技术比拼走上致富道路,彰显出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无穷。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才能绘就“党群同心、其利断金”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基层党建犹如侗寨鼓楼的坚实梁柱,稳稳撑起乡村治理的“四梁八柱”;又似苗绣中五彩丝线,精心织就干群同心的“锦绣蓝图”。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党建“组织力”激发治理“创造力”,走出一条“支部强、产业兴、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让每一寸乡村土地都闪耀善治光芒,让每一张群众笑脸都映照时代变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