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推动平台和商户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并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此举引发广泛关注,也体现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迫切性。《意见》旨在进一步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最终目标是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网络订餐行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无堂食外卖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以其便捷性和多样性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餐饮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以及规范经营行为等。这些挑战并非无解,而是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管模式来克服。比如,通过引入更严格的行业标准,鼓励商户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及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从而有效提升无堂食外卖的整体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餐饮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刘素英曾提出,建议完善对无堂食外卖等新兴经营形态的管理,并建立市场监管、发改、农业、检验检疫、商务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以应对新业态带来的挑战。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正是对代表建议的积极响应和有力落实,体现了国家对新兴业态规范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监管体系的决心。
当前,加强餐饮商户后厨合规性监督迫在眉睫。传统监管力量面临人员不足、覆盖面有限、技术手段落后等诸多局限,难以有效覆盖所有商户。因此,持续创新监管手段,加大针对性监管力度势在必行。《意见》将‘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置于‘互联网+明厨亮灶’之后,体现了国家对新兴业态监管的重视,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的决心,为解决无堂食外卖监管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无堂食外卖?首先,监管部门应要求商户在厨房安装监控设备,确保监控画面实时同步至监管部门及平台系统。其次,平台需对APP界面进行优化升级,在醒目位置增设“后厨直播”可视化入口,便于消费者随时查看食品制作全过程及厨房卫生状况。此外,应推进智能硬件设备升级,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对厨房操作场景进行智能监测,系统自动识别并抓取工作人员违规吸烟、随地吐痰、鼠类活动、食材落地、垃圾未分类等风险行为,实时生成违规证据链上传至云端监管平台,触发分级预警机制,同步向商户管理方、外卖平台和属地监管部门推送警示信息,形成“监测—取证—预警—处置”的数字化闭环监管体系。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有力配合。尤其是在硬件设施的规范性安装、相关隐私数据的储存和调取权限的设置等层面,都需要监管部门与平台通力合作,共同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例如,监管部门应参与制定监控设备的选型标准,确保设备符合食品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应明确数据的存储期限、访问权限和使用范围,防止数据被滥用;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审计机制,定期对数据安全进行评估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无堂食外卖透明度、增强消费者信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商家隐私,从源头夯实网络订餐安全根基,构建一个安全、透明、健康的餐饮消费环境。
展望未来,食品安全治理的终极图景,应是监管利剑与社会共识共同编织的防护之网。当监管的齿轮精密咬合,社会的齿轮有序运转,技术的齿轮高效传动,方能驱动食安治理的巨轮破浪前行。消费者每一次指尖滑动查看餐厅后厨的选择,都是守护“舌尖安全”的民主投票;骑手每一声对违规操作的即时举报,将化作刺破黑暗的哨音;公众在点评平台留下的每条满意度评价,终将汇成规范行业的星辰大海。这既是现代治理智慧的诗意呈现,更是文明社会对生命尊严的庄重承诺——让每份外卖都承载阳光的温度,每个餐盒都成为信任的基石,在监管者、从业者与亿万食客的同频共振中,铸就坚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宜昌)
责编:陈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