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2日11:1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年来,荆州市沙市花园小区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创新探索了以党组织为“主心骨”,业委会、监委会带动群众自我管理,整合社区网格员、下沉党员、志愿者、物业管家、社区民警“五方”治理力量,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的“125”治理模式,困扰小区多年的安保、卫生、绿化、维修、亮化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小区充电桩、幼儿园、篮球场、湖心议事亭、休闲娱乐室等一批民生实事也纷纷落地。这是荆州市探索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共谱社区治理“和谐曲”的生动实践。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我们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文化建设赋能社区治理,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为社区居民构筑起坚实的“幸福基底”。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社区治理中的关键作用。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小小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而强调党建引领则是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严密组织体系、强大的组织功能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推动社区党组织“铺天盖地”建起来,“顶天立地”强起来,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实现各类群体“一呼百应”。要建强组织体系,着力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大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形成纵向到底的“动力主轴”,真正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到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围绕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培强组织功能,推动党组织“强筋健骨”。要抓好党内政治生活“凝心铸魂”,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以党组织建设高标准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

以文化建设赋能社区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文化建设。以文化传递主流价值、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能够有效提升治理温度、增强治理效能,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助力。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铸魂。用文化赋能社区治理,对于提升居民道德水平、涵养文明新风,具有重要意义。要结合本地文化特点和历史传统,制定居民“都认可、能理解、可践行”的社区公约,有利于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引导社区居民崇德向善。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栎桥村提炼了以“风正、德善、家和、兴业、村安”为主要内容的村史村训,在此基础上制定了5章20条的《栎桥村规民约实施细则》,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自治公约,有力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善用文化的力量,以文育人,成风化俗,有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营造安定有序的社区环境。

不断满足社区群众需求。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社区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体现在社区。透过社区这扇窗、迈进社区这扇门,听民声、解民忧,“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新时代的社区治理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群体特征更加鲜明,群众诉求更加纷繁,不仅体现在基本民生保障上,也映射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上。做好新时代社区治理,就要始终以为群众谋利益为根本“坐标点”,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基本“行动线”,摸清群众的“需”与“求”,化解百姓的“愁”与“盼”。党员干部作为为民服务的先锋队,要切实把群众需求内化为工作标准,多从群众视角捕捉真实信息,善从群众言语中判别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要聚焦教育、养老、医疗、住房、托育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下真功、出实招、谋良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区治理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改革思维守正创新,不断开创社区治理新局面,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