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下车两分钟手机被偷。”近日,江西景德镇发生多起游客手机被盗事件,引发公众对旅游城市治安问题的关注。这个以“千年瓷都”闻名于世的文化名城,在收获文旅产业红利的同时,也暴露出治安管理的短板,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来不是单靠文旅品牌的吸引力就能实现的,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文化软实力与治安硬实力双向发力。
旅游城市的安全隐患往往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众多热门旅游景点成为所谓的“网红打卡点”,游客摩肩接踵的环境客观上为扒窃犯罪提供了作案环境。同时,从警方通报看,此次作案的犯罪团伙系外省流窜人员,他们选择跨省流窜作案,既利用热门景区人流量大、游客防范意识弱的特点,又试图规避本地警力布控。这种跨区域作案模式考验着地方治安防控体系的灵敏度,既要应对瞬时暴增的客流量,又要防范跨区域犯罪。
文旅品牌与治安管理实则互为表里。当下部分旅游城市存在“重宣传轻管理”的倾向,部分城市将文化遗产、特色景观视为“天然护城河”,认为只要打好文化IP的宣传牌,就能忽视掉旅游服务的短板。这种思维在现实中表现为宣传预算逐年攀升,但安保系统十年未换;“网红打卡点”精心设计,监控盲区却熟视无睹。游客慕名而来,不仅期待感受文化魅力,更需要获得基本的安全保障。当“下车两分钟手机被盗”成为社交平台的“避雷”标签,这种负面评价的传播速度将远超正面宣传,文旅品牌的溢价效应就会迅速消解。
破解文旅发展的安全困局需要多维创新。首先是确定责任主体,要将治安管理纳入景区评级硬指标,倒逼管理者走出“重营销轻管理”的舒适区。其次是技术赋能升级,要通过物联网设备捕捉异常行为、区块链技术追溯涉案财物等方式,让传统安防转向精准预防。更重要的是形成全民共治的生态,治安防控不能只靠警方追捕,更需要发动商户、居民成为“平安哨兵”,比如推行“十户联防”机制、设置“平安大喇叭”等,将治安防控融入日常旅游生活场景,把文化社区的凝聚力转化为安全防护网的覆盖面。
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讲究“七十二道工序”的严谨,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应该注入城市治安管理。没有安全这个“1”,文旅产业后面再多的“0”都会失去意义,毕竟再精美的青花瓷,也经不起失窃手机的裂痕;再动人的文化故事,也抵不过平安归途的温暖。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廖建鹏(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