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把数据流量转化为幸福增量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08:5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为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民政部将施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这项政策不仅从“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打破了传统户籍的桎梏,也提升了“人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治理温度。

过去,异地生活的情侣要返回一方户籍地办理结婚登记,不仅时间、经济成本高昂,请假也是难题。如今,政策升级为“全国通办”,“婚姻大事”的办理可以不再受常住户口所在地的限制,领证不再需要回老家,异地情侣凭身份证等资料即可就近办理,免去千里奔波,幸福变得触手可及。据统计,自2021年6月试点启动至2025年2月,全国“跨省通办”婚姻登记已累计办理49.2万对。这一转变,是政务服务对人口流动常态化趋势的主动改变,更是对民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精准回应。

在优化流程的同时,“全国通办”也推动了婚姻服务体系的升级。民政部门通过线上、电子档案扫描提升服务效率,同时集体婚礼、简约颁证等新形式倡导文明婚俗,以短视频等新形式的新型婚育文化广泛宣传,婚姻登记逐步演化为社会文明培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现“全国通办”离不开技术革新与制度创新的深度互嵌。一方面,随着全国政府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人脸识别等技术的普及,婚姻信息库可以实现全国联网,为跨地区的婚姻登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婚姻登记条例》的修订将试点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取消户口簿和地域管辖限制,并新增“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可撤销婚姻”等条款,强化权益保障,体现了法治与人本的双重关怀。

从长远来看,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模式提供了高发展的范本。上海黄浦区的政务服务中心采用远程可视化帮办,帮助企业一键自动填报变更业务,效率提升了13倍;山东泰安市实现1339项政务服务“掌上可办”,推广“鲁通码”在旅游、医疗、交通等场景“一码通行”。以“一网联办”“跨省通办”等新技术,打破公共服务的地域壁垒,打通民生服务梗阻,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尽管《条例》的出台便利惠民,但新技术带来的潜在挑战也不容易忽视。可能面临的跨地区信息共享的安全性、跨部门数据质量存在参差、服务流程的标准化等问题也需进一步刨根解决,联网数据的安全防护,部门间的参数标准,公共服务规范还需继续完善,为《条例》的施行提供保障。

精于心,简于行。“全国通办”既是流程的“减法”,又是民生的“加法”。唯有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坐标,以创新突破为路径,才能让“幸福”二字在时代的卷轴上愈发清晰可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莉(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