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从“中国车谷”阔步迈向“世界车谷”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08:5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汽车产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是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而素有“中国车谷”之称的武汉经开区无疑是湖北挺起“脊梁”的重要支撑。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经开区调研汽车产业发展时强调,全力支持武汉经开区打造“世界车谷”,加快壮大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这既是动员令,更是冲锋号,为“中国车谷”转型升级注入一剂强心针。

武汉经开区诞生于1993年,因承接中法合资30万辆轿车项目而建,曾以“富康”轿车开启中国家庭汽车的普及时代。历经30余年的发展,这里集聚了东风、本田、神龙等10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及1400多家零部件企业,成为全国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然而,随着新能源领域的迅猛发展,汽车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燃油车面临严峻挑战,产销量大幅下滑。数据显示,武汉传统燃油车的产量从2017年的180万辆逐年下滑至2023年的100万辆,短短6年时间降幅达到44%。在“双碳”目标与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车谷”亟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重振竞争力。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2021年,武汉经开区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提出“油电双智”“整零协同”“研产销一体”三大转型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全产业链创新的发展模式。2024年,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0万辆,汽车出海突破12万辆,在车规级芯片、三电系统、柔性显示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展现了国家级经开区的责任担当,为巩固湖北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底盘”贡献出车谷力量。

如今的中国车谷向“新”发力、向“质”前行,处处流溢蓬勃气象。“国家队+合资品牌+新势力”三足鼎立格局已然形成;岚图、猛士、路特斯等七大新能源整车厂相继落地;AD1000(星辰一号)高阶自动驾驶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建成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测试道路超3400公里;引入采埃孚、安波福等6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产业链韧性显著增强;长江汽车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整合供需对接、物流、金融等服务,缩短海外交付周期至25天,“车谷造”加速出海……通过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技术突破、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全球化与产城融合的实践,中国车谷正逐步从传统燃油车制造基地跃升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前沿阵地。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在从“中国车谷”迈向“世界车谷”的征程中,还暗藏着许多绊脚石。以品牌塑造为例,东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风神、岚图等起步较晚,尚在培育成长期,缺少月销稳定过万辆的爆款车型。此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新能源车型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都是有待车谷人用勇气与智慧去征服的“娄山关”“腊子口”。

稳住了汽车产业,就稳住了湖北工业基本盘;做强了汽车产业,就挺起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从“中国车谷”到“世界车谷”,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产业能级与全球竞争力的跃升。在这一壮阔征程中,武汉经开区必将以“敢为人先”的昂扬精神、“二次创业”的突围姿态,为支点建设夯实产业基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娟娟(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