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数字来赋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它不仅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更在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数字红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要在壮大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引领农业数字转型等方面下功夫,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共绘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织就农民数字技能“知识网”,为乡村振兴育人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确保乡村数字人才“不断线”。一要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制度框架。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是确保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确保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有章法、见成效。另一方面,完善数字人才的“成长生态”,建立健全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闭环机制,为数字人才搭建起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二要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民数字技能的核心环节。一方面,组织各类培训机构和专家深入乡村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应用方法;注重“实操演练”与“案例分析”,让农民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真正掌握数字技能、强化数字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建立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档案,持续跟踪农民学习进展,确保培训效果“落地生根”。三要吸引数字人才,助力乡村建设。吸引并留住优质的数字人才是加速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如提供创业扶持、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吸引具有数字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另一方面,搭建数字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数字人才交流与合作;鼓励数字人才参与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共同探索适合乡村特点的数字技术应用模式。
铺设乡村数字基建“高速路”,为乡村振兴绘蓝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要“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强调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快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互联网+’、‘智慧广电+’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乡村教育、医疗、文化数字化建设。”这些重要部署,不仅是对数字乡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更是对乡村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前瞻布局。一要完善乡村网络数字基建。一方面,提高乡村网络覆盖率和带宽速度,加大对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向乡村延伸和覆盖。另一方面,加强乡村网络应用的推广和普及,组织各类网络应用培训和宣传活动,帮助农民了解并掌握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要提升数据资源应用能力。数据资源是数字基建的核心。一方面,推动乡村数据资源的采集和整合工作,建立健全乡村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深化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各部门之间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加强乡村数据资源的分析和应用工作,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生产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加大乡村数据资源的安全保障力度,构建并完善乡村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数据资源的安全管理以及技术防护措施。三要促进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一环。一方面,提升乡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促进不同类型乡村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处理和“一网通办”,丰富和优化乡村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提高其服务效率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加速乡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进程,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地区的拓展和覆盖,借助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便利服务,让数字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扬帆农业数字转型“新航程”,为乡村全面振兴开新局。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为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开辟全新的渠道。农业数字转型不仅是提升农业生产效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激活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引擎。一要加强智慧农业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平台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一方面,需深化智慧农业平台的研发与应用实践,鼓励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智慧农业平台的创新与应用,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拓宽智慧农业平台的推广普及路径,通过举办“田间地头的数字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农民熟悉并掌握智慧农业平台的使用技巧与功能。二要推动智能农机广泛应用。一方面,要推进智能农机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增加对智能农机研发的支持投入,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力度,提升智能农机的性能与实用性;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组合拳”,加速智能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智能农机的培训指导服务,组织系统的培训活动,帮助农民掌握智能农机的操作技能,让农民成为智能农机的“行家里手”。三要促进电商赋能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作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阵地”,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了“直通市场的高速公路”。一方面,要优化电商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支持电商平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等深化合作,推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与品牌塑造;强化电商平台的监管与服务,确保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另一方面,要壮大电商人才队伍,加大对电商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村电商领域,促进电商人才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引领农产品销售模式的革新与升级。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佳(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指导老师:霍军亮(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