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沉浸式教育锻造生命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14:5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应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全场景浸润、全能力进阶、全主体协同”的治理体系,让安全之树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四季常青。

在安全教育的征程中,场景创新是筑牢安全意识的关键一步。武汉市旧街街利河小学借助VR技术,让学生在春季森林防灭火专项演练中,仿若置身逼真的火灾现场进行“火场逃生”体验;九江市创新推出的交通安全迷宫,将11处实景关卡融入交通法规核心条款,学生解谜可获“礼让勋章” 。河北三河市把安全要点编成“三字经”,放进《致家长的一封信》中,供亲子共读;衢州市常山县芳村幼儿园东案分园则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绘制逃生路线图。这些成功范例表明,筑牢安全意识,需要实现从知识灌输到沉浸体验的转变。通过科技赋能打造立体课堂,利用文化浸润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家校联动延伸教育半径,让安全意识在多样化的场景中落地生根。

能力进阶是提升学生安全防护水平的核心。济南海川中学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应急处置正确率提升40%;奎屯市将消防演练升级为“全要素压力测试”,在疏散通道设置障碍,考验师生临机处置能力;朝阳显微外科医院推出“创伤救护盲盒挑战”,使中学生海姆立克急救法掌握率达92%。此外,乌鲁木齐市为学生建立安全能力数字档案,运用AI分析演练视频,推送个性化训练方案;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引入智能手环,为200名学生定制“避险能力提升计划”,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日常安全保障及生活品质。可见,锻造防护本领,要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防御的跨越。通过分层施教构建能力阶梯,开展实战演练淬炼应急素养,借助数字画像精准提升弱项,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

协同共治是营造良好安全生态的保障。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建立“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整合教育、公安、消防等17部门资源,将安全隐患整改周期从15天缩短至3天;武汉市推行“校园安全官”制度,2024年累计整改消防通道堵塞、电气线路老化等问题1200余项,隐患闭环率提升至98%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出台《中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指引》,细化“追逐打闹风险评估”“设施设备巡检流程”等操作细则,使2024年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同比下降26%;湖北黄梅县教育局启动“智慧校园工程”,吸纳企业向县23所中学捐赠“校之盾”AI预警系统;短视频平台#安全守护者#话题中,师生创作的防溺水手势舞播放量超5亿次。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以协同共治涵养安全生态,实现从单兵突进到体系作战的变革至关重要。通过机制创新织密责任网络,推进标准建设筑牢制度根基,鼓励社会参与激活共治动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教育体系。

当孩子们在迷宫中成功破解逃生密码,在VR模拟的火场中冷静应对,在急救课堂上熟练掌握黄金四分钟的救援技巧,安全教育已超越简单的知识传授,升华为生命意识的深度觉醒。这不仅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微观层面的真实映照。安全教育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以永不止步的改革创新精神,精心浇灌安全教育之花,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自由奔跑,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春风中茁壮成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