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夕阳红”蕴藏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08: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将这一“挑战”转化为“机遇”,既是民生考题,更是经济新赛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的战略布局,更是激活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银发经济一头托起“老有所养”的民生愿景,一头撬动万亿级市场潜力,其发展逻辑的核心在于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实现“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

老年人并非“被动消费者”,而是拥有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活跃群体。从健康护理到文旅康养,从智能设备到精神关怀,他们的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品质型”跃升。然而,当前老年消费市场仍存在供给粗放、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要让老年人的“钱袋子”转起来,需双管齐下:一方面,政府需完善养老金制度,拓宽财富储备渠道,让老年人“敢消费”;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需织密防护网,严打虚假宣传、劣质产品,让老年人“放心消费”。更重要的是,企业应主动贴近老年群体,通过调研、社区互动等方式精准捕捉需求,推出适老化产品。例如,日本银发经济中“介护食品”“无障碍家居”等细分领域的成功,正是需求导向的生动实践。

银发经济的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涉及医疗、文旅、科技等多个领域。当前,许多企业仍困于传统思维,将老年服务简单等同于“基础照护”,忽视其精神文化需求。破解这一困局,需以“务实精神”推动供给端革新。例如,社区可联合社会组织开设书画、舞蹈等课程,满足老年人社交与自我实现的需求;企业可开发“银发文旅”专线,结合慢节奏、文化体验等特色,打造专属旅游产品。此外,科技赋能是银发经济突围的关键——智能手环监测健康数据、AI语音助手提供陪伴服务、线上问诊平台打破就医壁垒……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让老年人感受到“科技的温度”。供给端的精细化与智慧化,正成为银发经济从“有”到“优”的转型引擎。

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政府需加速构建科技适老体系,推动5G、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例如建设智慧养老社区、推广远程医疗;另一方面,社会需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通过社区培训、家庭反哺等方式,让老年人共享数字化便利。更值得关注的是,银发经济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战略的联动潜力。例如,“银发农业”可吸引城市老年人参与田园康养,既盘活农村资源,又满足老年人回归自然的需求。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拓宽了银发经济的内涵,更催生出“养老+产业”的新生态。

银发经济的底色是“人文温度”。发展银发经济,绝非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一场关于“如何老去”的社会文明进阶。它需要政策引领、企业创新、社会协同的共同奔赴,更需要以“爱老之心”为底色,在供需互促中传递温暖与尊严。当老年人的需求被看见、被尊重、被满足,银发经济便能真正从“潜力股”变为“绩优股”,成为老龄化社会中最动人的发展叙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钰(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