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共护漳河水,碧水映初心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14:5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从我做起,即刻行动,联动共治……让大美漳河,碧水长流,让荆楚儿女,幸福永久!”近日,“万人直饮漳河水 全域共护母亲河”活动在漳河机场举行,1.2万名社会各界人士和爱水志愿者齐聚漳河之畔,齐唱《感恩漳河》,宣誓共护“母亲河”,奏响爱水护水最强音。

漳河水库,是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是滋养了百万荆门儿女的“母亲河”。荆门市以设立“漳河(母亲河)保护日”为契机,全面加强漳河水库生态保护。通过立法立规、跨区域协作、生态修复、智慧监管等措施,推动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国家Ⅰ类标准,让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种重现。全民参与护河行动,形成“人人护河”的社会氛围,漳河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生态农业、文旅产业蓬勃兴起。

漳河水库,是始建于1958年的水利丰碑,以20亿立方米的库容,不仅承载着防洪灌溉的使命,更以一类水质的清澈,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然而世纪之交的生态警钟惊醒了沉醉于开发的人们。1998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库区55家企业年排污水290万吨,总磷超标最高达16.6倍,网箱养殖如癌细胞般蔓延,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几乎绝迹,成为生态恶化的血色警示。只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靶向施策、对症下药,持续推进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综合整治,才能确保一库清水永续。无规矩不成方圆。荆门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漳河水源保护的决定》《荆门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等上十部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荆门市通过立规矩、强投入、建机制、全面管、彻底“治”、强力“防”等有效措施,漳河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一库清水也成为桃花水母、中华秋沙鸭、蓝喉蜂虎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家园,绘就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美丽图景。

守护好漳河一库清水,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保护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齐心协力、合力共为,用实际行动写就生态答卷,以科技匠心守护生命之源。荆门市大力开展共植爱心树、义务巡河、净滩捡拾、爱水课堂、增殖放流、普法宣讲等“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为确保漳河水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贡献力量,推动漳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丰富“漳河(母亲河)保护日”的内涵,有效增强了库区群众责任意识,让“人人都是漳河卫士”的理念深植心田,带动形成全社会“人人保护母亲河”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脉清波润荆楚,万顷碧水孕生机。作为全国9个200万亩以上的大型水库灌区之一,漳河水库清波蜿蜒润泽着江汉平原260万亩良田,是荆门城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地。我们要把漳河的生态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留量”,实现生态建设和富民工程齐头并进,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漳河水库这泓被智慧守护的“水立方”,为发展生态农业、渔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水源,也孕育出了许多名特优农产品,正以生态为笔,绘就“一库清水出好品”的产业蓝图。银鱼如月华跃波,虹鳟似彩练游弋,清水虾在有机认证的碧波中舒展身姿;岸边万亩田园里,果冻橙流金溢蜜,京河葡萄凝露含香,高油酸油菜田翻涌着“液体黄金”的浪潮。从“双井西瓜”的沁甜到“漳河蜜桔”的甘醇,从优质稻米的软糯到迎接牌青龙茶的清香,百余种地标产品携有机、特色的“生态身份证”走出荆门,以优异的品质赢得市场,俏销省内外。

保护好漳河“母亲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保护从来都不是发展的“紧箍咒”,而是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我们要以敬畏之心丈量每滴水的旅程,用科技之翼守护流动的文明。要从“与天斗”的豪迈到“与自然和解”的智慧,从“发展阵痛”到“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护漳河“母亲河”,绘好荆楚新画卷,书写好长江大保护新篇章,让造福人民的一库清水永续流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