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在武汉落下帷幕。这场以樱花为媒的盛会吸引了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名客商,签约重点项目总额突破2700亿元。这场春日之约的背后,是湖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出的硕果。当前,区域竞争已从拼资源转向拼服务、拼生态,谁能以制度创新打破隐性壁垒,以数字赋能疏通发展堵点,以法治保障筑牢创新根基,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湖北深谙此道,正通过深刻的自我改革重塑政企互动的逻辑,让政策活水精准浇灌市场根系,为中部崛起注入澎湃动能。
政策温度在政企双向奔赴中持续升温。行走在荆楚大地,企业家们发现“店小二”的身影愈发清晰可感——宜昌每月定期举办的政企恳谈会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随州的“免申即享”小程序让政策红利触手可及,武汉东湖高新区的“24小时企业民警”则守护着发展的安全。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湖北在全国率先实施的“营商环境观察员和监测点”制度在发挥作用,全省超过20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营商环境观察员如同流动的“政策传感器”,把市场主体的烦心事转化为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正如一位在鄂投资十年的企业家所言:“过去追着政策跑,现在政策追着企业跑”。这种双向奔赴的政企互动,恰似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在“清”与“亲”的辩证中激发出强劲的发展合力。
改革力度在制度的破冰中得到了彰显。武昌区“承诺即开工”模式让非工业项目审批时限从30天压缩至1天,七证齐发跑出“武昌速度”,背后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决心。武汉经开区“扫码投标”系统用电子营业执照替代传统CA锁,让企业实现“一部手机走天下”,每年还为投标主体节省约50万元成本。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实际上是政府部门刀刃向内、勇于革新的体现。通过流程再造与技术赋能,湖北正打破“材料不齐不能办”的传统桎梏,建立“容缺受理+信用监管”新机制,在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筑牢风险防线,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迈进。
创新浓度在数字化变革中不断攀升。湖北省数据局成功搭建省级、市级数据直达系统,已归集政务数据百亿条,支撑“一网通办”事项数千项,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数据共享的精准度和便捷性。孝感市也紧跟数字化步伐,税务部门建立全景式税收优惠政策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识别符合条件的企业,今年已精准推送政策数万次。在这场数字化的浪潮中,湖北既做加法也做减法,通过区块链存证系统筑牢数据安全防线,颁布《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管理规范》平衡效率与风险,让企业在享受便利时吃下“定心丸”。当政务服务像空气般自然存在,当数据要素如汉江支流自由流淌,市场主体便能心无旁骛专注创新发展。
发展厚度在法治护航下不断积累。全国首个全链条公平竞争审查系统的上线打破了传统的监管壁垒,为30万家市场主体构建了一个阳光透明的竞技场,让“隐形门槛”无处遁形。省司法厅推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与涉外法律服务网络,为企业装上“法律盾牌”,助力本土企业出海合规经营,既护住创新果实又架起国际桥梁。湖北以法治护航释放创新动能,用公平阳光激活市场春水,这些制度创新如同编钟乐律,奏响了权利平等、规则公平、机会均等的发展强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中部崛起战略深化实施的历史交汇点,湖北正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书写发展新篇。从制度破冰到数字赋能,从法治护航到创新生态培育,营商环境的优化永无止境,展望未来,湖北将持续以企业获得感为核心标尺,在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永恒课题中,书写中部崛起的时代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丹(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