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在做实“四下基层”中锤炼过硬作风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19:4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开展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行动作为湖北“干部素质提升年”提出的“六大行动”之一,旨在提升干部为民情怀。“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四下基层,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夯实的是根基。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政策宣讲、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现场办公上下功夫。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围绕怎么讲,讲活讲透。要多到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去,用案例教学、现场互动、讲故事、拉家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大众化宣讲、通俗化阐释,用实在话、暖心话、大白话,深入浅出、讲深讲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政策宣传“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从“声声入耳”到“字字入心”。一方面,围绕讲什么,讲清讲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各地惠民政策讲明白,做好政策方针的宣传解读和答疑解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扬和批评都要听,做到听真话、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确保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真实可靠。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譬如湖北,要聚焦支点建设,聚焦先行区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聚焦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研究,主动到矛盾突出的地方,踏踏实实向群众拜师求教,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真正做到调研一次解决一片问题,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改进工作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坐诊为出诊,坚持把常态接访和定期约访、重点走访、领导下访有机结合,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转尽转、应办尽办,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办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化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化解在小,处置在常,着力减存量、控增量,通过信访渠道打开群众的话匣子,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要直插现场,到实践中取真经,在群众中找方法,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把办公地点搬到工厂车间、项目现场、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研究、现场督办、现场协调,真正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要立行立办,对能解决的问题,以雷厉风行的状态,弘扬“文不过夜、事不隔时”的优良传统,保持马上就办的意识、拿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工作作风,紧抓快干、埋头实干,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列入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时限、尽快拿出措施,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紧盯不放、一抓到底,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脚中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多在基层一线倾听呼声、发现问题、汲取智慧、推动发展,为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成(襄阳老河口市)

责编:刘文颖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