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以人才活水浇灌荆楚发展沃土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14:1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提出用3至5年时间,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战略科学家引领、科技领军人才登峰、卓越工程师壮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腾飞“四大行动”,将成为经济发展、产业优化的重要引擎。湖北通过“靶向引才+生态育才”的双轮驱动,将人才工程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有力促进区域转型升级,奋力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十百千万”行动方案创新推出“人才有价”评估模型,不仅精准衡量了人才的价值,更为博士人才提供了与之匹配的金融支持。从股权投资到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全链条的金融服务,让博士人才的科研项目和创业计划有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同时,科技创新容错免责制度的建立,能消除博士人才创新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博士人才的智慧结晶得到充分尊重与回报。

通过引才激励机制,激发用人单位、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引才的良好局面。高校与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引共用人才机制的探索,打破了人才流动的壁垒,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赋予重点企业人才举荐权,提升企业人才入选省级重点人才计划项目的比例,让企业在人才选拔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也让博士人才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认可。一系列科研经费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博士人才提供了更多的科研自主权和收入保障,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湖北不仅重视“引才”,更注重“留才”“用才”。通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配套经费补助、工程硕博士在企实践等项目,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每年举办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等品牌活动,以赛引才、以赛聚才,营造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楚才卡”功能的持续完善,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分级分类服务,从工作到生活,事无巨细,让博士人才真切感受到湖北求贤若渴的诚意,营造出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近两年来,湖北持续加码博士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和重点项目,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投资50亿元建设武汉光谷国际人才社区,配套双语学校、国际医院,首批入驻的32个博士团队中,清华校友王伟团队研发的量子传感器已应用于长江航道监测;创新采取“双聘制”试点,允许博士同时在高校和企业任职,武汉大学首批28名“产业教授”上岗,华中农大李教授兼任湖北种业集团首席科学家,培育出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升级一系列服务保障,2025年起国际学校学费补贴最高达60% ,开发“楚才码”APP,实现政策申报“秒批秒兑”。“精准引才+生态留才”模式,正推动湖北形成“引进一名博士、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集群”的良性循环。

从“惟楚有才”的历史自信,到“人才兴鄂”的现代实践,湖北正以“十百千万”行动重新定义人才与发展关系。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人才增量竞赛,而是一次对“人才与发展如何共生共荣”的深度探索。当更多地方还在为“给钱给房”内卷时,湖北已悄然转向“给平台、给机会、给尊重”的生态竞争。这种转变,或许正是破解“抢人易留人难”困局的一把钥匙。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思远(宜昌市夷陵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