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河是承载咸宁千年文脉的“母亲河”,也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由于历史原因及城镇化影响,淦河两岸曾遭遇黑臭、淤塞、脏乱、侵占等问题。经过三年的系统性生态治理与匠心雕琢,不仅恢复了淦河的生态功能,还打造出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淦水绕咸宁,美景似画卷。如今,淦河以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崭新面貌,成为全国河湖生态修复的示范标杆。近日,在水利部公布的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中,全国共24条河流入选,其中,咸宁淦河凭借显著的河湖治理成效上榜。
我国人多水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而且分布极不均衡。近日,水利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江河湖泊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河湖面貌全面提档升级,“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基本建成。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把江河湖泊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是国家“江河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建设幸福河湖,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
河湖长制是落实发展绿色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库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是建设幸福河湖的关键所在。河湖长制的核心是党政领导负责制。健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建立完善党政主导、河长牵头、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可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形成河湖保护治理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河湖长+”协调联动作用。要通过幸福河湖建设,进一步完善“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等工作机制,健全部门联合执法、跨界河湖共保联治、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等机制,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发挥“民间河长”群策群力作用。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河湖保护治理和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机制,积极培育“民间河湖长”,发挥“河小青”等志愿者服务组织作用,营造全社会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凝聚幸福河湖共治共管共享合力。
建设幸福河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必须找准幸福河湖建设的工作路径,明确时间表,画好路线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新机遇,找准发力点,把美好愿景变成幸福实景。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拓宽投入渠道、实行名录管理、健全长效机制。2025年6月底前,省级河长制办公室将本行政区域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总河长令等形式印发实施。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幸福河湖建设,倡导地方创新投融资机制,多部门协同推进,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参与幸福河湖建设。省级河长制办公室建立幸福河湖名录及退出机制,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贯通一体的河湖保护治理体系,完善幸福河湖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全国31个省份通过省级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构建以河湖为轴线的高质量发展空间。在湖南岳阳,与洞庭湖仅一堤之隔的东风湖经过环境综合治理,水质已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在河北邢台,刚刚启动的2025年度大沙河、泜河等流域生态补水工程,正在针对不同河道特性实施“一河一策”差异化补水方案,构建起“河畅水清”的生态格局。
幸福河湖铺底色,生态宜居入画来。我们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湖水系为脉络,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让越来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实现人与河湖和谐共生,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