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零添加"标签褪色,食品行业还得拼品质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15:0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3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新规,明确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宣传用语,犹如在食品行业投下一枚深水炸弹。安琪纽特技术质量部负责人对此深表认同:"这对规范经营的企业是重大利好。"该企业已启动法规研读专班,计划用两年过渡期完成产品标签的全面升级,将其视为行业规范化的必经之路与消费觉醒的转折点。

曾几何时,"零添加"标签如同食品包装上的魔法咒语,瞬间点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商家巧妙利用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焦虑,编织出一个个营销神话。某果汁饮料以"不添加蔗糖"为卖点,却暗度陈仓使用果葡糖浆,含糖量不降反升;蜂蜜、腌渍品等天然无需防腐剂的产品,也跟风标注"零防腐剂",这些文字游戏终被新规终结。

更值得警惕的是,"零添加"狂欢背后的安全隐患。在香肠生产领域,亚硝酸盐的科学使用能有效抑制肉毒杆菌滋生,而盲目追求"零防腐剂"可能酿成致命风险。正如食品安全专家反复强调的命题:添加剂的安全边界在于规范使用,而非简单粗暴地否定。

面对新规,企业正在经历转型阵痛。包装更迭、卖点重构带来的短期成本激增,倒逼行业转向更深层次的变革。曾经被视为捷径的"零添加"营销逐渐失效,清洁配方研发、数字化标签应用等新赛道开始显现。特别是"数字标签"的推广,既破解了包装信息字体过小的顽疾,又通过扫码溯源构建起新型信任机制。

这场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重塑消费认知。消费者开始理解,食品安全不能依赖几个醒目标签,而需通过科学解读配料表实现自主判断——配料表中的成分排序暗含含量玄机,新增的糖分与饱和脂肪标注则为"三减"饮食提供指南。但认知升级仍需警惕新陷阱:某些"无防腐剂"产品可能暗藏高盐高糖,"无色素"宣称背后或许潜伏着焦糖色素的天然伪装。

新规犹如双刃剑,既是悬于企业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指引行业前行的北极星。部分企业已展开实质性创新:某调味品企业通过工艺革新实现防腐剂替代,某酱油品牌推出减钠30%的新品。这些实践印证着,当营销泡沫退去,真正的产品力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硬通货。

站在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食品产业正经历从概念炒作到品质竞争的深刻转变。具备全链条溯源能力、透明化生产工艺和营养强化技术的企业逐渐崭露头角,而依赖营销话术的企业终将被淘汰。这场始于标签的革命,终将推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进阶——当消费者学会用科学眼光审视配料表,当企业回归产品本质创新,食品行业的"零添加"迷思,终将化作品质新时代的铺路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建立(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