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基层党建耕沃土,民生关切寸心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16: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基层党组织如同纵横交错的根系,一头扎进广袤中国大地,一头连着亿万百姓民生。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坐标系中,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将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作为破局关键,要求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转化为看得见的基层治理效能。这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更是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实践密码。从武汉“家门口党建工程”到贵州“村BA”的火爆出圈,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反复印证——唯有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离不开的“主心骨”,用服务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以组织优势凝聚发展动能,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澎湃力量。

只有宣传和教育群众,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发动群众。各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党员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引导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例如,武汉市深入开展“听总书记的话·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要紧扣群众关注点、利益点、兴趣点,主动向群众传递政策信息和工作动态,运用基层宣讲、社区教育、文明实践等载体,潜移默化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及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让群众在理解中自我觉悟、心甘情愿地自觉行动。例如,通过结合“乡村春晚”“村BA”和“直播带货”等方式,引爆宣传话题,全面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认同、工作认定和情感认可。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各类矛盾问题往往较为复杂。新形势下群众诉求多样化、工作对象复杂化,群众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党组织必须及时掌握时代要求、形势任务、社会结构和群众需求的变化,因人因事因地找准联系服务的有效载体,对症下药、靶向施策,把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要与时俱进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积极搭建服务群众平台,因地制宜地设置各类服务场所,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把问题更多解决在“家门口”;要坚持共建共治,畅通群众信息反馈渠道、搭建意见处置机制,广泛听民声、集民意、聚民智、解民忧,探索社区合伙人、城市主理人、农民合作社等方式,做实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例如,武汉市江汉区将党组织的“末梢神经”延伸到城市的“基础单元”,在全市率先全面实施“家门口党建工程”,将党支部建在小区(片区)里,采取物业联建等方式打造家门口的小区党群服务驿站,近两万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实现“小事不出小区、服务就在身边”。

打铁必须自身硬,提高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能力,核心在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要突出“头雁领航”,坚持把建强社区(村)党组织“头雁”队伍作为推动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聚焦“选、育、管、用、激”等环节,精准赋能提高“头雁”履职能力,从严监督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履职用权,实施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出台激励社区(村)干部担当作为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为推动城乡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要激发“群雁齐飞”,培育发展高层次党员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锻造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先锋力量,让每个党员都成为一个火种去影响带动群众。例如,近年来,武汉市持续深化“英雄城市·先锋有我”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争创行动,分层分类打造务实管用的工作载体,一系列党员教育、争创先锋行动持续激发党员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热情。

站在城乡治理现代化的新起点,基层党建正在经历从“物理覆盖”到“化学反应”的深刻转变。中央组织部部署的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既是对“江山就是人民”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系统方案。当武汉市江汉区的党群服务驿站成为居民议事厅,当“乡村春晚”的舞台变成政策宣讲台,当“社区合伙人”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组织体系的延伸覆盖,更是党心民心的同频共振。新时代的基层党建,既要有“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智慧,更需涵养“坐在群众板凳上”的为民情怀。唯有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永不生锈的“红色齿轮”,让每位党员都化作传递温暖的“星星之火”,方能铸就风雨来袭时最坚实的基层堡垒,绘就党群同心共筑幸福生活的时代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雷丹(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江汉区满春街道办事处)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