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湖北省“红领巾讲解员”大赛在省团校落下帷幕。参加活动的66名少先队员中,近半数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为场景,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诉说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这些从红色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火种,在青少年心中点燃着信仰之光。
荆楚大地从来不缺红色印记。武昌城头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黄麻起义的烽火,点燃了工农革命的燎原之势;洪湖芦苇荡里飘荡着赤卫队的战歌;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仍在传颂……武汉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一处处场馆见证着革命的艰辛,一件件文物诉说着感人的故事,成为青少年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这些红色场馆,触摸历史痕迹,感受革命精神。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化身场馆志愿讲解员,将所学知识讲述出来、传播出去,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红领巾讲解员”的成长历程,恰是沉浸式学习、体验红色基因的过程。在向警予烈士陵园,“红领巾讲解员”深情讲述着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的故事;在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红领巾讲解员”慷慨陈述着“力战而死,无愧国家,无愧民族”的誓言;在鄂州市老兵红色记忆馆,“红领巾讲解员”讲述着抗战老兵高性宽“三枚弹片”背后的一颗红心。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锤炼了队员们的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在讲解中深化了对红色基因的理解。“红领巾讲解员”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当红色教育摆脱说教、融入生活,就能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
正如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所说:“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精神的‘补钙’,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这种从 “知”到 “行”的转化,正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关键所在。当“红领巾讲解员”们在八七会议会址前讲述转折时刻的惊心动魄,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追忆巾帼英雄的壮烈牺牲,当英烈的故事从书本走向生活,红色基因便如春雨般悄然渗入了孩子们的心田。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讲解,让青少年理解了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懂得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当春风拂过荆楚大地,“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正在开展。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时节,当少先队员们将鲜花敬献在烈士墓前,当“红领巾讲解员”们用声音传递信仰的力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星星火炬,薪火相传。那些在烈士墓前坚定的眼眸,那些在纪念馆前握紧的拳头,都在诉说着:红色基因,正在新时代青少年血脉中传承。这,正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息愫(湖北省团校)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