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木兰草原景区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4000余顶帐篷如繁星缀满草原;汉口北户外用品市场里,月亮椅、露营车日销百件,商户直言“补货都来不及”。这一幕幕火热场景,正是《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武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当“诗与远方”邂逅政策东风,武汉正以“露营+”模式撬动万亿级户外经济新蓝海,在绿色发展中书写高质量答卷。
政策引领,激活户外经济“新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行动方案》明确规划,到2025年,要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这一目标为户外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武汉紧紧围绕 “五区三带” 战略布局,将木兰草原等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露营+”发展优势,构建起“景区营地+主题公园+郊野公园”的多元露营体系。不仅如此,武汉还积极培育“露营+非遗”“露营+研学”等创新业态,为户外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生态与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模式,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深刻践行。通过发展户外经济,木兰草原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生意兴隆,村民们的收入显著增加,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跨界融合,拓展户外经济“新边界”。“露营+文旅”“露营+农业”等跨界融合模式在武汉加速推进,为户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蔡甸区精心打造的“露营+非遗”文化节,让游客在欣赏美丽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近距离感受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体验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江夏区推出的“露营+采摘”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走进田间地头,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这些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户外消费的单一模式,推动户外经济向全产业链延伸,实现了从单一消费向多元消费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户外经济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消费升级,点燃户外生活“新引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户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从曾经追求“有帐篷”的基本需求,逐渐向追求“优体验”转变,“精致露营”“轻户外” 等新兴概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武汉汉口北市场的销售数据充分反映了这一消费新趋势:手抛式帐篷周末销量突破百件,烧烤炉具两周内销量增长超过五成。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便捷化、功能化、场景化户外产品的强烈需求。敏锐的商家们及时捕捉到市场变化,纷纷推出“天幕+烧烤架+折叠桌椅”等一站式套餐,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更有商家借助互联网技术,采用“线上预约+线下配送”的创新模式,实现了装备租赁、食材采购、活动策划等服务的“一键搞定”。这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互动、协同发展,让户外消费从过去的“小众爱好”逐渐走进大众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服务优化,守护户外体验“烟火气”。优质的服务是户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少城市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将露营地建设审批时间大幅缩短,为户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各景区也纷纷行动起来,组建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为游客的安全保驾护航。商户们更是自觉树立诚信经营意识,主动推出 “七天无理由退换” 等贴心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在政府、市场、商户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 “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商户自律、民众受益” 的良性循环,为户外经济的稳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木兰草原的星空露营到汉口北的装备热销,武汉正以“拼抢实”的作风,推动户外经济不断提质增效。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牢生态红线和安全底线,守护好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要以长远的眼光和胸怀,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为户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厚植动能。还要秉持清正廉洁的操守,筑牢纪律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户外经济不仅成为吸引流量的“热门领域”,更成为留住消费者、实现长远发展的“标杆产业”,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道路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武汉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丹(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