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赏花经济何以根治“花期依赖症”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4日23:4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春回大地,各地繁花似锦。“赏花游”正以燎原之势席卷文旅市场。数据显示,“赏花”相关搜索量比2024年同期增长2.2倍,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赏花景区接待量同比激增,带动的餐饮、民宿、旅拍等消费规模超千亿元。这场“花样经济”盛宴背后,如何破解“花开客来,花谢城空”的魔咒,成为摆在各地面前的重要考题。

江西某油菜花景区负责人坦言:“3月旺季日均接待3万游客,停车场天天爆满;4月花谢后,农家乐老板们又开始打麻将等来年。”这种“季季火爆、月月冷清”的怪圈,折射出赏花经济的深层困境——花期短暂导致营收窗口期压缩,同质化竞争造成审美疲劳,配套设施滞后影响体验口碑。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地方为追求短期效益过度开发,出现毁田种花、生态破坏等乱象。

要让赏花经济长盛不衰,需要多层面共同发力。一是时空维度做乘法。通过精心布局四季花种,打造超长花期,让春有梨花、油菜花,夏有荷花、蓝花楹,秋有菊花、格桑花,冬有冬樱花、山茶花,再配合智慧大棚调控花期,实现“月月有花事,季季能创收”。二是产业链条做加法。在云南普者黑,荷花不仅是观赏对象,更是产业链的起点。游客可以体验荷叶茶炒制、莲藕深加工观光,参与“荷田音乐会”,把荷花香囊、藕粉酥饼等伴手礼装进行李箱。这种“一朵花的72变”,让每亩荷田综合收益突破2万元,是传统种植模式的6倍。三是文化赋能激发活力。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挖掘牡丹文化,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如“桃文化主题剧本杀”“古风花朝节”等,将传统赏花活动升级为文化嘉年华,吸引了大量游客。这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提升了赏花经济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四是服务保障再升级。赏花经济本质是体验经济,加大对赏花景点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停车位、改善厕所卫生条件、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等。南京梅花山景区今春投入使用的“智慧赏花系统”颇具启示:AR导航解决找厕所难,小程序实时显示各区域客流热力图,云平台统筹周边500家民宿房源。

从“一季限定”到“四季常青”,赏花经济的转型升级之路,恰似精心培育一株花卉。既需要政策阳光的温暖呵护,更需要市场活水的精准滴灌。当各地学会用创新思维浇灌“美丽资源”,用产业链思维培育“美丽经济”,这场“以花为媒”的乡村振兴大戏,必将绽放出更持久的芬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晶莲(宜昌市夷陵区东城试验区管委会)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