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融合思维破局彰显江汉谋远智慧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23:0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为了给加快建设优质高效、融合赋能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工作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江汉区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为破局之钥,正在支点建设中书写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机制虽非专为人才工作而设,但其核心逻辑与人才工作规律高度契合,为推动人才工作发展新格局提供了鲜活样本。

“链长”统筹,构建人才发展新生态

部分地区的传统人才工作往往陷入“政策竞赛”的困境,各地争相提高补贴标准,不仅大大增加了当地财政压力,而且还难以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错配”。其症结在于将人才视为独立生产要素,试图通过简单叠加政策形成竞争优势。而“三链”融合机制,恰好跳出这一思维定式,组织部门作为“链长”,发挥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通过重构治理架构实现资源要素的“化合反应”。

如江苏构建“链长制+专班”工作机制,由省级领导担任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链长”,联动经济、科技、人社等各个行业领域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引进了多个高端人才核心团队入驻。“链长”在产业链布局中不断穿针引线,让人才政策、产业需求、企业诉求形成同频共振,并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使人才工作从“单兵作战”转向“集团冲锋”,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链主”引领,打造引才育才强磁场

产业集群是由多条产业链交织形成,而要做好产业升级的人才支撑工作,离不开产业链上“链主”企业的“风向标”作用。“链主”企业的战略价值,在于其能够将市场信号转化为人才标准,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边界日益模糊,“AI+产业”的多种组合,让人才能力需求呈现跨领域、复合型特征,而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洞察,使其天然具备定义人才标准的优势。

因此,“以链主企业引领”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人才引、育、用、留的全链条工作。江汉区可重点在金融、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领域中,选择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创新实施“企业命题、高校解题”的协同培养模式,针对企业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需求,定制化培育急需紧缺人才。同时,支持“链主”企业开放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真实应用场景,让人才在实战中成长,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做强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裂变效应。

“链创”筑巢,搭建聚才用才大平台

创新联合体是“链创”机制的核心载体,也是为人才“筑巢引凤”的关键抓手。以江汉区规划建设的数字经济场景应用示范区为例,其本质在于构建“链创”平台,将人才发展深度嵌入产业创新的全生命周期链条。通过该平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商业应用等关键环节形成有机衔接,构建起人才价值创造的完整闭环。当人才能够在解决真实产业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在市场竞争的实战场景中施展才华,在产业创新的广阔舞台上实现学术追求与技术突破的深度融合,这种多维度的成长路径不仅加速了人才培育进程,更成为吸引全球英才汇聚的“强磁场”。这种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发展机制,使“链创”平台既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器,也是人才成长的加速器,更是区域引才聚才的“金名片”,充分彰显了产才融合发展的战略价值。

武汉市各城区中,东湖高新区与经开区在人才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其能持续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并推动区域产业迭代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于构建了富有创新效能的聚才用才平台体系,而其中的道理正是如此。

当“链长”统筹打破壁垒、“链主”引领聚合资源、“链创”筑巢激发活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便形成“三位一体”的共生关系。这种融合不仅为江汉区支点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更为中心城区转型升级探索出“江汉路径”。未来,随着“三链”融合的持续深化,江汉区必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金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