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区团购这种新消费模式火了起来,它方便快捷,成了不少居民采购食品的重要选择。可随着这模式快速扩张,食品安全问题也跟着冒了出来。这些乱象不仅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更让我们看到,保障社区团购的食品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先说监管这事儿。原来的监管办法主要是盯着线下实体店,可社区团购不一样,它线上交易、仓储分散,还跨区域配送,像资质审核、溯源管理、冷链监管这些环节,很容易就成了监管的“死角”。
还有团购平台,主体责任也没尽到。有些平台为了抢市场,降低商家入驻门槛,审核商家资质的时候,就是走个过场,甚至对“贴牌生产”“以次充好”这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外,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信息不对称,也给了不良商家钻空子的机会。社区团购主要靠线上图文展示,消费者没法实地看看商家资质、食品卫生环境、食材质量咋样。再加上有些组织团购的“团长”为了多赚钱,夸大宣传,这就让风险更大了。
面对这些乱象,好多地方都摸索出了有效的治理办法,给行业规范发展打了个样。河南获嘉县检察院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一起出台了个《关于在社区团购食品安全领域加强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线索移送、信息研判、联合执法、培训交流这些工作机制。他们“定期抽查+突击巡查”配送仓,让100多家商户签了规范经营承诺书,这样既加强了监管,又让市场更有活力。江苏镇江京口区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团购平台整改,要求平台严格审核线下自提点的经营备案资质,还对掺杂掺假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最后让70多家违规自提点下架整改。这些做法说明,检察机关和行政部门一起使劲儿,用法治手段筑牢监管底线,就能把监管的空白给补上。
科技在监管里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贵州贵阳依托“一码贵州”电商平台,让商户在线公示商品原料产地、许可证照、检测报告这些信息,还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抽检产品。2024年,他们累计抽检了1122批次网络食品,不合格率才1.1%。陕西勉县更厉害,用大数据模型筛查违法线索,找到团购食品配送站和自提点的风险点,下架了70多家没依法经营的社区团购自提点平台展示信息,还推动全县500多家自提点升级了冷链冷藏设备,从源头上杜绝了“断链”风险。科技手段穿透监管盲区,监管效率提高了,消费者也能买得更放心。
食品安全可不是哪一方的事儿,得平台、供应商、消费者和社会一起使劲儿。得建立“平台自查+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的共治机制。贵阳市在全市推广“义务食品安全监督员”制度,鼓励社区志愿者参与巡查,用社会共治织密安全网。上海市消保委也呼吁消费者,选“团长”的时候要仔细看看资质,交易凭证要留好,这样商家就不敢乱来了。中消协也提醒大家,要警惕“超低价陷阱”,理性消费,别光图便宜,把食品品质给忽视了,这也给消费者维权指了条明路。
社区团购是数字经济的产物,它的发展得靠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可要是食品安全隐患一直不管,这业态迟早会失去老百姓的信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也是对新业态长远发展的投资。只有用法治划定红线,用科技赋能监管,用共治凝聚力量,才能让便利和安全一起走,实现“便捷”和“安全”双赢。等每一份团购食品都能追溯来源,每个服务站点都规范管理,每个配送环节都有制度保障,社区团购才能真正成为造福老百姓的“放心工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琳(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