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钟声传与世界听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22:36 来源: 荆楚网

4月17日,曾侯乙编钟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跨越2400年的礼乐瑰宝再次成为文明对话的世界语言。作为镌刻华夏文明和荆楚文化的青铜史诗,曾侯乙编钟正以科技创新为弦、创意表达为槌、文旅融合为谱,奏响新时代的恢宏交响。

文物保护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曾侯乙编钟的保护实践,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明的完美融合。通过现代光谱分析,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编钟原色实为象征尊贵的橙黄色,颠覆了传统青铜器“青绿”认知;三维扫描技术精准还原了65件编钟的形制特征,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声学测量则精准还原了“一钟双音”的声学奇迹,其音准与现代十二平均律高度吻合。这一系列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破解了古代铸造技艺的密码,更让沉睡千年的青铜器“开口说话”,为文物活态保护树立了“湖北样板”。

从铭文记载的“十二律”乐律体系,到现代音乐家创作的《编钟交响曲》;从博物馆静态展陈,到《国家宝藏》等节目的创新演绎,曾侯乙编钟不再是静默的展品,而是会“讲故事”的文化使者。编钟表情包、编钟音游等新潮玩法,让古老礼乐变身“时尚单品”,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群体的关注和热捧。这种“传统基因+现代表达”的传承模式,生动诠释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深刻内涵,让礼乐文明"破圈"生长、“扎根”当代。

在武汉东湖畔,编钟乐舞表演已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文化盛宴;在线上线下平台,“钟鸣楚天”文创年销千万;在国际舞台,编钟复制件已出访50余国,10亿人次通过展览、演出领略其风采。以沉浸式演艺创造情感共鸣,以文创产品延伸消费链条,成功构建的“展览+演出+衍生”的文化传播矩阵,使得编钟相关文旅产品年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这种“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正是湖北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未来,可进一步打造编钟主题研学线路、开发数字藏品、策划跨国音乐节,让曾侯乙编钟这个超级IP在促进文明互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释放更大能量。‌

钟磬和鸣,回响不绝。这曲跨越千年的乐章,回荡着楚人的浪漫、周礼的庄严,更跃动着新时代的脉搏。我们期待这组文化“编年史”继续书写新的传奇,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文化自信的钟声永远回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曾令豪(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民族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