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正当时,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的首趟新疆“银发旅游专列”迎着和煦春风启程。这趟专列单趟就承载了800多位旅客,其中65-70岁的银发族占了九成,车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仿佛载着一车春光奔向远方。截至目前,武铁已陆续开出4趟这样的银发专列,送出了2064位“老顽童”追寻诗和远方。从5月到7月,还有10趟专列将沿着兰新客专线、兰新线、塔河线等热门线路,带着老人们看遍大好河山。在老龄化社会加速与消费升级并行的今天,这样的旅游专列就像一把金钥匙,既打开了银发经济的新天地,也为扩大内需、促进交旅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观光打卡”到“文化沉浸”,老年旅游市场正经历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显示,84%的老年游客期待更高品质的服务,71%希望获得专属定制产品。过去“赶路式”的传统旅游已难以满足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铁路专列特有的慢节奏深度游。在新疆银发专列上,老年游客既能穿越天山山脉观赏雪山草原,也能参与车厢内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还能在专业摄影师指导下拍摄“丝路大片”,银发群体正从被动消费者转变为品质旅游的主导者。
破解老年旅游痛点,需要将铁路优势转化为服务特色,以“铁路基因”重塑适老服务。武昌站银发候车专区配置血压监测、防滑设施等17项适老设备;列车配备象棋、老花镜等8类适老用品;车辆段实施转向架深度检修保障安全,武汉铁路系统构建的三大服务体系,让“适老化”理念贯穿旅途全程。在新疆专列上,随行医疗团队建立“车站-列车-景区”三级响应机制;行程避开高原极端天气时段;餐车提供低糖低脂定制餐食。这些创新看似细微,却精准契合老年人“重安全”“求舒适”的核心诉求。
尽管市场火热,老年铁路旅游仍面临“最后一公里”梗阻。部分景区接驳巴士频次不足,导致专列游客换乘耗时;一些智能购票系统操作复杂,让老年群体望而却步。对此,武汉铁路局联合文旅部门创新“铁路+公路”联运模式,在襄阳、宜昌等站点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实现“下火车即上大巴”无缝衔接。未来,如何将高铁的“陆地飞行”体验延伸至文旅全链条,仍需政企协同破题。
激活“铁路+银发旅游”潜力,让“钢铁动脉”涌流银发红利,离不开政策精准发力。今年年初,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12项重点任务,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旅游诉求。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构建银龄生活“幸福圈”。武汉铁路围绕“增加供给、适老化改造、服务提升、优化环境”四大方向,通过专列扩容、设施适老、服务细化及文旅融合多措并举,将政策落地为“幸福出行”实践,带动银发旅游消费增长。
银发专列的汽笛轰鸣,奏响了一个充满温度的发展强音,老龄化社会不是“减速带”,而是产城融合的“助推器”。当铁轨串联起天山明月与江城黄鹤,当车厢变身移动的文化客厅,当适老化服务从交通向全产业链延伸,“银发红利”便不再是理论模型,而是化作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能。面向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城市以铁路为轴布局银发经济圈,更多企业用技术创新提升适老体验,让“铁旅融合”真正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共富的“金钥匙”。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怡凡(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常青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