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为青年就业者“扶上马送一程”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0日23:1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4月18日,湖北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强化支持精准施策,助力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就业稳,则民生底盘稳;青年发展强,则国家动能强。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当下,打好政策“组合拳”,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面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切实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挖掘更多就业岗位迫在眉睫。例如,湖北武汉实施“学子聚汉”品牌工程,精准聚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态势,搭建重点产业与高校人才培育桥梁,提供就业岗位7.9万个。华中科技大学深化“喻竹计划”“星青年”选调生工作品牌等,鼓励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湖北最新公布的民营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民营经营主体910.9万户,连续四年新增主体百万以上,企业发展动能的充分释放激活了人才“蓄水池”,必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注入“强心剂”,为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为就业之源”。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新创业。‌武汉模态跃迁公司的3位创始人从武汉大学工创中心走出来,在大模型领域不断“突围”,公司成立不到两年就获得数百万元融资。26岁创业青年樊兴创办的拾米文化获300万青创贷支持,一年时间内不仅吸引200余名大学生留汉就业。友好的创业环境有着巨大的磁场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后浪加入。湖北省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提出,要深入实施“才聚荆楚”工程,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新增返乡创业5万人以上,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亿元。湖北正全力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沃土,助力青年群体逐梦前行。

要合理引导就业观念,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当前,不少毕业生放弃传统“毕业即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选择暂时不就业只能缓解了一时的就业压力,但长期下来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要引导学生就业选择避免陷入“唯薪资论”“唯稳定论”的误区。一方面,高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提升求职能力。针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政府要完善帮扶机制,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全方位帮扶,加强跟踪服务,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应在全社会倡导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加强宣传引导,摒弃“考公唯一”等片面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科技革命深入推进,各类新职业和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民宿管家、数字化管理师、视频UP主……新职业和新业态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蓝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协同发力,为青年群体就业“扶上马”“送一程”,让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能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找到施展才华的空间,以青春之名续写“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时代新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詹玉娟(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常青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