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湖北宜都正式发布覆盖全区域统筹、全品类整合、全产业链协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宜滋都秀”。立足本土资源禀赋,通过精准的品牌塑造定位,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市场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农业品牌化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价值跃升。宜都清江鲟鱼谷的鱼子酱出口量占全国30%,东阳光冬虫夏草年产63吨稳居全国首位,宜都蜜柑品牌价值突破49亿元。2023年,宜都启动品牌整合工程,以38万元奖金全球征集品牌名称,从8556份投稿中凝练出“宜滋都秀”这一品牌内核,构建“1+4+N”母子品牌体系,将“酱草柑茶”四大产业矩阵纳入统一标识。这一战略不仅让“黑色黄金”鱼子酱与“万里茶道”宜红茶从地域符号升级为国际IP,更以品牌溢价重构农业价值链,品牌聚合带来的协同增效优势将愈发显著,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品牌化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通过资源整合打破产业碎片化格局。当分散的“珍珠”串成“项链”,农业现代化的价值方能真正闪耀。
品牌的生命力源于品质的标准化,宜都清江鲟鱼谷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同等养殖规模节水95%、节地99%,年产鱼子酱100吨以上,每克售价最高达400元;柑橘产业推行“物理防治+微生物防治”,精品果园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比传统模式高2000元;茶园全域禁用化学农药,宜红茶通过欧盟、美国有机双认证,年出口1000万斤,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一套严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支撑:从生产标准到品牌授权,从质量追溯到监督管理,宜都以工业化思维重塑农业,让“天养、润养、滋养”的品牌哲学落地为可量化的产业优势。标准化是品牌化的“筋骨”。唯有以科技赋能生产、以制度保障品质,农产品才能从“论斤卖”走向“论克卖”的高端市场。
品牌化的终极目标,在于打通全产业链的增值通道。在宜都,一棵柑橘树可创造三次收入:鲜果销售、橘醋加工、文旅体验。土老憨集团将柑橘加工成橘醋、陈皮等50余种产品,附加值提升6-8倍,年产值突破36亿元;国家柑橘公园通过“一股份、三合作”模式,带动9家合作社、2000名农民参与农旅融合,乡村旅游游客量突破380万人次。这种“接一连三”的融合逻辑,让宜都蜜柑从每斤0.6元的普通果,跃升为单个售价10元的精品果,带动电商年交易额超8亿元。品牌化不再是简单的市场策略,而是通过三产融合激活乡村资源,让农业从“生存经济”迈向“体验经济”。三产融合是品牌化的“催化剂”,当农业与加工、文旅深度交织,乡村产业的增值空间将无限延展。
从“城背溪文化”的农耕文明到“宜滋都秀”的现代标识,宜都的转型之路,是中国县域农业破局的一个缩影。品牌化不是简单的市场策略,而是一场关乎生产方式、组织形态与价值认知的深刻革命。品牌化是农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的关键一跃。当更多“宜都模式”的不断涌现,中国农业向着品牌化迈进的坚实步伐,将更加稳健地踏响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贾梦(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王家畈镇 )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