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湖北省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抢抓机遇、守正创新,扎实推动全省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从空域规划到技术攻关,从场景落地到立法保障,推进会系统部署空域规划、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等战略方向,擘画了低空经济发展的立体蓝图。将低空经济这一未来产业转化为湖北发展新动能,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考验对新型生产力布局的系统性思维。
低空经济本质是“技术+场景”的双重革命。湖北省高校云集、科研密集,拥有空域、产业、场景等全方位的立体资源,发展低空经济绝非“从零开始”。但技术优势不等于产业胜势,关键在于把实验室的“论文数据”变成产业链的“真金白银”。正如推进会强调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从飞行器制造到智能导航系统,从新能源动力到低空通信技术,都需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推动高校、企业、资本“绑在一起创新”,让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同步跑,把“科技长板”转化为“产业王牌”。
低空飞行不是“想飞就飞”,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发展低空经济,既要建“看得见的网”—通用机场、起降点、导航基站等硬件设施,更要织“看不见的网”—空域动态监控、飞行风险预警、数据安全保障等智能系统。这就像建一座“空中立交桥”,既要规划好不同飞行器的“车道”,也要装上智能红绿灯和应急通道。只有让技术防控与制度监管“双管齐下”,才能打消公众对“头顶安全”的担忧,为产业长远发展扫清障碍。
低空经济涉及制造、通信、交通、服务等十多个领域,单靠政府或企业“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发展低空经济需要打好“组合拳”:政府当好“规则制定者”,用政策引导产业方向;企业争当“创新主力军”,用技术突破打开市场;高校化身“人才孵化器”,为行业输送专业飞手、运维工程师;市民则成为“场景体验官”,用需求倒逼服务升级。当产业链上下游“拧成一股绳”,低空经济才能从“盆景”变“风景”。
湖北省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的叠加,是撬动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有力的杠杆。唯有以创新为翼、以安全为舵、以合作为桨,才能真正让产业发展“冲上云霄”,让低空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旭东(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 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