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重点聚焦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四类问题。这些乱象既是百姓深恶痛绝的顽疾,也是网络生态的“毒瘤”,专项行动以重拳之势直击要害,为净化网络空间注入强效“清毒剂”。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老年群体的恶意营销成为此次整治的典型乱象——部分账号打着“中医养生”“情感关怀”“零风险致富”等旗号,炮制虚假内容,用温情话术包装营销陷阱,诱导老年人冲动消费高价保健品、伪劣商品,甚至陷入非法集资骗局。这类披着“关怀”外衣的“银发收割”行为,不仅掏空老年人的钱包,更威胁其身心健康,亟须全社会合力斩断黑手。
短视频本应是传递知识与温暖的平台,但在流量逐利的驱动下,某些创作者却将矛头对准了辨识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他们精准拿捏老年人对健康的焦虑、对情感陪伴的需求,精心设计“剧本”:镜头前,“专家”声情并茂地推销“包治百病”的膏药;直播间里,“贴心主播”以“家人”自居,哄骗老人购买“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这些视频看似温情脉脉,实则是将老年人的信任与善意转化为牟利工具,轻则掏空钱包,重则危及身心健康。更有甚者,以“助农”“扶贫”为幌子,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利用社会善意谋取私利,严重污染网络生态。
专项行动的“利剑”直指此类乱象,释放出明确信号,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任何以伤害弱势群体为代价的“生意经”都需付出代价。但治理不能仅靠“事后重拳”,更需筑牢“事前防线”。平台应强化算法责任,对涉及养生、投资等敏感内容增加人工审核权重,建立“银发模式”,为老年用户自动过滤高风险信息,同时对于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平台及账号,要依法依规从严采取处置措施,及时公开曝光一批典型处置案例,形成有力震慑;监管部门可联合行业协会制定“适老化内容规范”,明确禁止利用情感绑架、虚假承诺等手段诱导消费;创作者要坚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流量至上”思维,以优质内容取代恶意营销。
与此同时,家庭与社会也需形成“反哺”合力。年轻人应主动帮助父母识别“养生骗局”话术,例如警惕“包治百病”“稳赚不赔”等承诺,提醒理性消费;社区可组织反诈讲座,用真实案例揭开短视频营销的“画皮”,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广大网友需提高辨别能力,不盲目点赞转发可疑内容,发现违规视频及时举报,共同织密监督网络。唯有让老年人从“信息孤岛”走向“数字安全岛”,才能从根本上瓦解恶意营销的生存土壤。
整治短视频乱象,不仅是净化网络生态的必然要求,更是一场守护“夕阳红”的温情行动。当平台责任压实、监管利剑高悬、社会防线筑牢,短视频才能真正成为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的“蓝天白云”,而非“伤身伤心”的泥潭。唯有多方协同、久久为功,方能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让“银发族”在数字时代安心拥抱温暖与真实。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钰(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