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书为舟,破浪荆楚时代新潮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8日16:1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年4月22日,“长江文脉铸支点·荆楚书香启新篇”全民读书月在湖北省图书馆盛大启航。省委书记王忠林推荐的《论述摘编》《为祖国深潜》《AI改变世界》《楚脉千秋》四部著作,恰似四座灯塔,分别照亮思想、精神、文化与科技四个维度。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态势下,这场书香盛会不仅是知识的薪火相传,更是以文化软实力重构发展硬支撑的战略选择。当长江浪涛声与翻书声交织共鸣,湖北正以阅读为发力点,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以思想灯塔锚定时代航向。《论述摘编》作为新时代理论精髓的权威集成,《论述摘编》的推荐体现了湖北筑牢政治引领根基的深层考量。在“建成支点”的征程中,凝聚思想共识是破浪前行的压舱石。这部著作系统阐释了新发展理念与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洞察时代趋势、破解难题的“思想望远镜”。无论是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还是布局光谷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湖北每一项重大战略的背后,都需要理论思维指引,以便洞察现象本质,精准把握发展规律。

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面对 “双循环” 发展格局下产业链重塑的压力,以及乡村振兴进程中数字技术应用的难题,唯有以科学理论深化认知,方能在复杂局面中保持战略清醒。正如湖北近年来将理论宣讲融入基层治理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论述摘编》的广泛传播势必筑牢全省上下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

以精神丰碑铸就担当脊梁。《为祖国深潜》描写的科技工作者奋斗篇章,恰与湖北“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高度呼应。在“中国芯”“北斗组网”等大国工程背后,无数荆楚儿女用行动诠释了“深潜精神”的时代意义。这本书的推荐,正是在当下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塑价值坐标系——面对物质主义的冲击,我们更需以精神丰碑为指引,坚定前行的方向。

这种精神指引蕴含双重现实意义:个体层面,它激发“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意识;区域层面,它塑造“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创新环境。面对芯片研发生态修复持久战和“卡脖子”难题,湖北尤其需要这种“深潜”定力。无论是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实践,还是武汉新城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精神赋能正在转化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开拓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践动能。

以科技指南打开未来之门。《AI改变世界》的入选彰显出湖北抢占科技制高地的战略眼光。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这本书既对“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提供理论支撑,更传递出提升全民科技素养的迫切呼唤。书中剖析的算法革新、人机协作等趋势,与湖北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的规划高度契合。

科技阅读的核心意义在于培育“未来思维”。面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攻坚时刻,在量子计算、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布局关键期,领导干部需要掌握技术变革规律,企业管理者亟须洞察产业重构逻辑,普通民众也需适应智能社会生存之道。湖北推动“AI+阅读”深度融合,在图书馆设立人工智能体验专区,正是将知识汲取转化为创新能力的实践。这种全民科技启蒙,必将沉淀为区域竞争的底层优势。

以文化宝库滋养精神家园。《楚脉千秋》这本书的厚重,承载着五千年长江文明的精神密码。在全球化和在地化激烈碰撞的当下,推荐此书彰显着文化自信构建的深层逻辑。从三国风云到辛亥首义,从屈家岭文化遗址到曾侯乙编钟,湖北的文化脉络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唯有读懂这部文明史诗,方能领悟“建成支点”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

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在此时尤为重要。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串联起散落的文化明珠,当数字技术让青铜器纹饰“活”起来,《楚脉千秋》的传递便突破了简单的历史回溯。它正在演变为城市更新的文化基因、文旅融合的灵感宝库和对外交流的精神符号。这种将文化资源转换为发展资本的实践,彰显了湖北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文明根脉的独特智慧。

书香漫卷处,自有气象万千。四部佳作交相辉映,绘就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图景:《论述摘编》铸魂,锚定前行方向;《为祖国深潜》聚力,锻造精神品格;《AI改变世界》赋能,开启创新纪元;《楚脉千秋》固本,厚植文化根基。它们共同构成新时代的“荆楚四书”,既是个人修为的指南,更是区域振兴的密钥。

在长江经济带奔涌向前的壮阔征程中,湖北以书为媒,奋力谱写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篇。当文化的长河浸润科技沃土,当思想的光芒照亮创新之路,这片曾经孕育编钟乐舞的荆楚大地,必将在阅读的润泽中奏响新时代的“高山流水”。书香湖北,正以文化自觉回应时代课题,用精神富足拓展新境界——这或许就是全民阅读所蕴含最具深度的现实意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严程(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