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聚才强基助创新 科教兴鄂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2日17:20 来源: 荆楚网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章着重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将教育视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于湖北而言,以学科为基、以人才为本、以平台为翼,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是铸就服务国家战略硬核实力、推动科教兴鄂开创新局的关键之举。

学科是大学的灵魂,一流学科体系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譬如,不久前,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到武汉纺织大学调研提到,希望武汉纺织大学奋勇争先,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武汉纺织大学发展,为学校加快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创造良好条件。实际上,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不仅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更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航天航空特种纺织制品、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比如,该校研制的国产大口径人造血管,运用化学纤维编织技术,生物活性与通畅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这种以特色学科为支点、以交叉融合为路径的发展模式,正是“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生动体现。数据显示,该校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力印证了学科精准发力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招引与培育并举才能激活“智力引擎”。华中科技大学在人才引育方面成效显著。该校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计划,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比如,学校设立了专项人才基金,为青年学者提供科研启动资金和生活补贴,同时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优秀者可直接获得教授等高级职称,形成“引才—育才—留才”的闭环。在智能制造领域,华中科技大学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机械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深度协同。学校设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精准对接国家“智能制造 +”行动需求。通过这些举措,学校汇聚了一批高端人才,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平台是创新的沃土,一流教研平台需兼具“顶天立地”的双重使命。“顶天”在于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武汉大学牵头承担的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是面向国家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攻关,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贡献力量;“立地”则体现在服务区域经济上,华中科技大学与众多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每年为湖北输送大量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专才。这种“实验室 - 中试基地 - 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平台体系,显著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荆楚大地的教育奋进,恰似奔腾的江水,在现代化进程中激荡出壮阔的浪花。湖北高校作为科技与人才的高地,正以学科建设为基石,筑牢创新发展的根基;以人才引育为引擎,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以平台升级为羽翼,拓展创新发展的空间。在全球创新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湖北高校应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前瞻的视野,构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转化平台,夯实人才第一资源的培育沃土,激活创新第一动力的源头活水。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湖北高校必将书写属于高等教育的辉煌篇章,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