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武汉举行。位于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湖北,正将长江三峡的壮阔、武当山的玄妙、神农架的奇绝,化作走向世界的金名片。锚定“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湖北正以“诗”与“远方”的深度融合,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旅传奇。
湖北文旅的升级,首先体现在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上。通过“文旅+”模式推动多业态融合。2025武汉马拉松,“樱花+汉马”模式成为世界认识武汉的的亮丽名片,一组组数据印证其强大影响力。汉马赛事期间,武汉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45%,餐饮消费环比增长32%。今年3月,天河机场出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23.83%,武汉地铁客流突破500万人次。其中相当比例的客流增量,与赛事带来的旅游热潮相关。自然景观与体育运动跨界融合,不仅吸引了全球运动爱好者,更有效带动城市消费升级。此外,科技游、研学游等新兴旅游形式也在不断涌现,精准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极具楚式浪漫的创新业态正强劲拉动城市经济。
特色文化是湖北文旅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历史底蕴深厚。越王勾践剑的寒光,诉说着吴越争霸的风云;曾侯乙编钟的乐音,穿越千年,奏响古代文明的华章;三国赤壁的烽烟,见证了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迹,为湖北文旅注入了灵魂,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守护历史根脉的同时,湖北更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近年来,通过创新跨界营销,湖北频频实现文旅“破圈”。从武汉8分钟惊艳亮相央视《春晚》到电影《哪吒2》带火湖北武当山仙山游。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碰撞不断创造新的流量奇迹,湖北以“荆楚文化”为IP打造文旅标杆,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的生机,塑造出极具辨识度的文旅核心竞争力。
服务体系的升级是湖北迈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坚实保障。针对不同文旅场景,湖北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当下,武汉演唱会数量冲进全国前三,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生态圈”,以麦田音乐节为例,这场单日1.5万人的音乐节,60%观众来自省外。如何让“流量”变“留量”?背后的服务细节可圈可点。从审批“绿色通道”到地铁“演出专线”;从音乐节现场设置行李寄存点到剧院周边开通夜间公交。此外,LiveHouse门口的共享单车都比平日多投放20%。这种“演出未至,服务先行”的思维,彰显城市从被动承接向主动运营的转变。通过暖心的细节设计,让服务从“标准化供给”转向“场景化定制”,真正实现“人到景中,服务随身”。
湖北文旅的升级之路,恰似一副以景观为纸、文化为墨、服务为笔的壮美画卷。从武当太极的全球范围传播,到黄鹤楼前沉浸式文化体验,湖北正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未来,随着“知音湖北”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湖北必将成为世界游客领略中国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魂的重要窗口,为全球文旅发展贡献“湖北方案”。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小英(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