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湖北的文旅故事值得世界来聆听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08: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4月25日上午,以“创新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主题的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启幕,海内外嘉宾齐聚武汉,共绘湖北文旅发展新图景。“举行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是推动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致辞中表示,湖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构筑绿色发展新支撑、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文旅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长江奔流千里,在湖北境内蜿蜒1061公里,孕育了璀璨的荆楚文明。在湖北文旅的生动实践中,长江不仅是地理坐标,也是一条文明的传承轴、绿色的新样本、发展的新引擎,更是长江经济带共荣共生的生动实践。

以文塑旅,激活文旅融合“流量密码”。长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湖北正充分挖掘长江文化的深刻内涵,将长江岸线从“生产码头”转型为“文旅港湾”。武汉“长江灯光秀”已成为魅力与经济相结合的璀璨夜景,引来无数市民和游客赞不绝口,有效带动了武汉旅游业发展;国内首艘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三峡游客中心正式扬帆起航,充分促进了三峡库区及两坝间的交通及旅游;2024年9月,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盛大开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向世界全景式展现了长江流域文化艺术的波澜壮阔。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要充分发挥长江门类众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的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以绿为底,绘就生态经济的“湖北样本”。在长江大保护的战略背景下,湖北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际行动守住一江清水、护好生态屏障、促进产业发展。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系、湖北丹江口水库作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通过发展生态渔业、绿色旅游等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湖北宜昌持续实施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治理、滨江绿道建设和滨江公园贯通工程,推进滨江公园提档升级,2024年接待游客约1.18亿人次,综合收入1180亿元;湖北洪湖永久性拆除15.5万亩养殖围网,切实改善提升洪湖流域水生态水环境、再现“洪湖水浪打浪”美景的同时,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梦里水乡”。湖北文旅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含绿量”就是“含金量”,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厚的经济价值。

以链聚势,打造协同发展的“长江引擎”。湖北站在长江经济带“龙腰”之位,正以文旅为纽带充分串联上下游城市、有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湖北切实深化渝鄂区域旅游合作,共绘长江三峡旅游新图景,有效促进渝鄂两地的山水相连和人文相亲;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武汉举行,三省签署《长江中游三省文化旅游深化合作方案》,树立“共生共荣、协同并进”的文旅合作理念;鄂州花湖机场加快“航空+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推动航空旅游协同发展,让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转化为文旅流量,有效促进鄂东三地文旅经济抱团发展;2023年12月10日22时,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载着数百名游客的“长江叁号”游轮从湖北武汉起航开往重庆朝天门,将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荆州古城、长江三峡、奉节白帝城等多个沿江景点串珠成链。湖北文旅系列“以点带链、以链织网”的实践,让长江经济带从地理共同体升华为发展共同体,以区域协同融通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养育着两岸百姓;长江文化赓续不绝,吸引着众多游客。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明确指示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对湖北发展提出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湖北正以山水为笔、文化为墨、以“黄金水道”为轴,串联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产业创新的多维图景,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实际行动推动湖北文旅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共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雨泽(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汉兴街道)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