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乘势而上,看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1日23:08 来源: 荆楚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一季度作为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其经济数据备受瞩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年及一季度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潜力,更为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扬帆政策促消费,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从主要宏观指标来看,消费成为了首季增长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0.4%、13.9%。上述数字反映出消费市场回暖明显,消费升级趋势显著。亮眼消费指标的背后,是政府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不仅涵盖了减税降费、消费补贴等直接刺激手段,还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等长效机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拉动耐用品消费,政府债加快发行托底基建投资,系列稳房地产政策推动市场出现“小阳春”......面对这些积极成果,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政策优势的重要性,并继续发扬光大。一方面,要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灵活调整政策出台,确保政策效应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率和透明度,让更多消费者和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我们还应注重政策与市场的协同作用,鼓励企业创新产品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活跃、健康、可持续的消费市场,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起航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在实现量的增长的同时,新质生产力也在不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5%,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不断突破,反映了产业体系朝着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湖北也凭借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有效转型,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50万辆,优特钢、精细化工占比分别提升至50%、40%;前瞻布局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研发“劳动者”“神农”等人形机器人......湖北正稳步迈向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一方阵,为中部地区崛起输送强劲动能。

掌舵就业稳民生,国民保障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6%,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这表明,中国经济在保持增长的同时,也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湖北自去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实施就业支持计划,提高人岗匹配效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并确保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2024年,仅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人数就高达40万人以上。今年以来,政策加力扩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落实落细,民间投资由上年全年下降转为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0.4%。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食品加工、养老服务等民生相关产业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为民营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稳中有升,市场活力信心增强、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就业收入总体稳定。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转型任务仍然繁重,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风险依然存在,但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大势。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双循环协同发展,助力民营企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冲击,深挖消费市场潜在需求,立足本地产业优势,探索差异化升级路径。对于外向型经济区域,应积极主动融入到国际产业合作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多元化布局。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谢婧(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