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一列列“银发专列”缓缓前行。车厢内,银发游客们欢声笑语不断;车窗外,风景如画,他们悠然欣赏,构成了当下中国文旅市场的一幅生动图景。“慢旅行”正成为银发经济的热门赛道,“银发专列”则是其中最亮眼的存在。
老年人旅行追求深度与文化体验,不赶时间,也不热衷于打卡景点。2024年全国铁路旅游专列中,老年游客占比近八成。云贵线专列每天仅安排五小时行程,让老年游客有足够的时间尽情感受黄果树瀑布与万峰林的魅力。“闽赣风华”专列采用“车随人走、夜行日游、游景停车”的模式,载着老年游客驶向武夷山等多个景点。
铁路部门精心打磨适老化服务,成就了“银发专列”的火爆。宁夏专列配备二十四小时医护团队和基础药包,云贵线增置血氧监测仪,山东列车引入AI智能设备监测老年游客的健康指标。同时,加宽车门、防滑地板、无障碍厕所、低糖少油餐食等成为标配。贵阳北站还成立了“银龄帮帮团”,帮助老人使用“12306关怀版”购票。此外,车厢还变身“移动文化沙龙”,开展非遗技艺传授、摄影指导、短视频剪辑教学等活动,丰富了老人的旅途生活。这些细节不仅让银发游客顺利踏上旅途,更让他们的旅程更加舒适惬意而充实。
“银发专列”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激活区域经济的“金钥匙”。据统计,每趟云贵专列可拉动沿线消费超两百万元,银发游客人均二次消费达到日均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五。山东的“银发观光团”带动了淄博烧烤、威海天鹅湖摄影、曲阜汉服打卡等新消费场景。
产业融合效应显著。凉山州依托气候优势打造“阳光康养”品牌,邛海国际康养社区床位预订率常年超过百分之七十。山东日照、滨州等地构建了“文旅加康养加制造”的产业矩阵。错峰出游的银发群体,既缓解了旺季景区的压力,又提升了铁路运力效率,为淡季旅游注入了活力。
“银发专列”的兴起,反映出中国老年人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的生活方式转变。如今的银发族,是“慢旅行”的主力军,也是文化消费的弄潮儿。他们愿意为演唱会门票加价,舍得在美容养护上投入,老年大学的AI课程更是一座难求。文旅产业顺势推出“游学赛养”主题产品,如旺苍县定制的红叶观赏、红色缅怀等银发精品线路,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精准供给的革新,打破了过去银发产品“低质低价”的怪圈,推动了老年消费从边缘走向主流。
“候鸟式养老”催生了新业态。从凉山的“冬季阳光康旅文化节”到海南的暖冬旅居,从上海老人的迁徙疗养到山东的“康养之城”规划,都已成为产业新风口。专家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突破三十万亿元,文旅康养领域前景广阔。
“银发专列”的成功,既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应对老龄化的智慧体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各地积极响应。例如,山东出台促消费新政补贴适老化改造,江苏淮安对八十岁以上老人购买适老化产品给予百分之八十的补贴。
未来,政策支持应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在适老化基础设施建设、康养产业扶持、文化娱乐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专项补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银发经济。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银发经济市场秩序,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建立健全老年人旅游、康养等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
从发展趋势看,科技将深度融入银发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应用于老年人健康监测、个性化服务推荐等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打造沉浸式文化娱乐体验。同时,银发经济的产业链将不断延伸拓展,与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产业生态。
老龄化不是终点站,而是开往春天的又一班列车。当G2857次列车穿越北盘江特大桥,车窗外的峰林与车厢内的笑声交织成一幅幸福画卷。“银发专列”承载的,不仅是老年人的旅途,更是社会对老龄化的积极回应。未来,随着更多“银发专列”驶过绿水青山,我们将见证老龄化社会成为推动文明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梯,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享老”中绽放生命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江婷(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编办)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