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落点在促进,锚点在平等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16:1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五一前,威尔特芬房车一周内售出23台,以智能化、定制化策略抢占消费升级风口;以白酒主业为核心的“稻花香”,构建“一主三辅”产业集群,延伸至物流、文旅领域,解决近3万农户就业;从乡镇企业转型为全国前三的枫树线业,凭借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民营企业在政策赋能、创新突围、市场开拓的合力下,热气腾腾,生机勃发。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3年平均增速。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民营企业发展的“热乎劲儿”,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添了把“柴”。

即将于5月20日正式实施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更是将这股热乎气儿凝练为制度性保障。

社会各界为何如此看重这次立法?在此之前,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等,但多以阶段性、分散性政策为主,稳定性较弱。而9章78条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集成支持民营经济,落点在促进,锚点在平等。平等,是这部法律的核心价值,它贯穿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为民营企业的茁壮成长筑牢根基。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密码,就藏在平等里,既要有地位,也要有机会;既要有权利,也要有规则。地位平等,意味着民营企业不再被视为市场的配角,而是与国有企业一样,在法律上同等对待,不厚此薄彼。机会平等,则体现在市场准入、项目招投标等方面,民营企业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公平竞争,不再因身份受限。权利平等,要坚决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政府需摒弃直接配置资源的家长式思维与万能政府观念,并致力于保护私人产权,弘扬契约精神。规则平等,要重点关注中小微民营企业面临的科技创新投资成本高、投资周期长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收益低等问题,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确保各类企业在同一制度框架下有序经营。

立法突破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地位、机会、权利、规则四维平等体系:地位平等破身份壁垒。浙江要求国企混改民资持股比例不低于30%,一批浙江民营制造企业借此东风,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产业升级。机会平等拆隐形门槛。江苏支持民资“勇闯”交通、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不少民营企业参与到当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自身实力得到提升,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权利平等筑制度底线。湖北实施水电气转供改直供改革,为中小微企业减负12亿元,武汉光谷科创企业用能成本下降18%,实实在在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规则平等校准创新天平。在广东,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80%面向民企,民营企业“放心贷”,许多中小微民企获得资金支持,在电商、智能制造等新赛道迅速崛起。

从“热力迸发”到“韧性生长”,制度化的平等保障正重塑民营经济发展逻辑。当民企与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当政策调整不再“翻烧饼”,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方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霞(湖北 鄂州)

责编:陈頔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