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锦绣新村的“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正式开业。这座以“码头文化”为魂的文旅新地标,不仅用沉浸式的市井烟火,将游客拉回百年前长江码头的繁华盛景,更以“村集体全资+专业运营”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在流量经济时代,当“打卡”成为文旅消费的代名词,如何让游客从“拍照即走”变为“流连忘返”?江夏里用场景化的“时空穿越”,让文化可触摸、可互动、可消费。青石板路复刻码头肌理,古风巡游演绎市井百态,非遗手作体验赋予“带走的文化”以温度,而热干面、三鲜豆皮的香气与“码头宴”的江湖豪情,实现味觉与情感的双重共鸣。这种“沉浸感”的营造,正是文旅产业从“流量争夺”转向“体验深耕”的关键。
如果说沉浸式文旅体验是吸引游客的“磁石”,那么乡村振兴的核心则在于激活内生动力,而江夏里恰好提供了“村企联动”的范本。五里界街锦绣村整合拆迁征地闲置资金成立“强村公司”,村民变“股东”;专业团队托管运营,闲置农房与土地焕发新生。这一模式破解了乡村文旅“有资源无资本、有情怀无经验”的困局。村民无需背井离乡,家门口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让“打工者”变“创业者”;预计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创收300万元的数字,让“空心村”重获产业造血能力。当城市消费力与乡村资源在此交汇,当文化记忆与当代需求在此碰撞,乡村便不再是遥远的怀念,而是可参与、可共享的“现实红利”。
从文旅体验到产业模式,江夏里不仅限于一个文旅项目,它更是城乡融合、产业升级的“支点”。江夏里让码头文化从历史课本走入市井生活,汉绣、楚式漆器等非遗产品通过文创市集实现了“活态传承”;通过构建“吃住游购”的完美闭环,串联起餐饮、民宿、演艺、研学等多业态,推动“过路经济”向“过夜经济”跃升;与梁子湖龙湾半岛、灵山生态旅游区等自然景观联动,江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升级,助力武汉文旅产业迈向万亿级。当老码头的灯火照亮乡村振兴的征途,我们不仅见证了文旅产业的繁荣,更目睹了一个区域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华丽蜕变。
站在文旅产业变革的新风口,当下的文旅产业正逐渐从“眼球经济”向“心灵经济”转变,从追求“短期爆红”转为注重“长期深耕”。同样,乡村振兴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基于本土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文旅融合并非“文化+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让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在互动中共生共荣。可以预见,江夏里将塑造引领潮流的高品位、打造跨界破圈的新产品、激活文化旅游的大市场、塑造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带动武汉南部区域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