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评论员 林杉
星火燎原映碧空,长江之畔起新峰。近日,全国首所朱光亚科技中学在武汉经开区揭牌,青少年创新中心同步启动建设。这不仅是区域教育版图的重要落子,更是以教育之笔擘画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举措。当“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的名字镌刻在校名之上,一场关于科学精神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力,正在长江之畔的沃土上生动展开。
武汉经开区第一中学增挂“朱光亚科技中学”校名,绝非简单的符号叠加。朱光亚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与执着,恰是当代青少年最亟需的精神钙质。武汉经开区教育局将科学家精神培育融入办学基因,通过设立“光亚讲堂”、复原科研场景、开发校本课程等创新实践,让钱学森弹道、于敏构型等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化作滋养青少年心灵的甘露。近年来,武汉经开区第一中学学子在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这正是精神传承结出的硕果。当实验室里的灯火与科学家故居的星光交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信仰的接力。这种精神传承,如同长江之水绵绵不绝,终将汇聚成推动时代进步的磅礴力量。
此次揭牌活动的深层意义在于构建起“校-企-研-政”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活动中,东风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12家单位组建的科技创新联盟引人注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同步落地。这种打破校园围墙的开放办学模式,让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在生产线上找到注脚,使青少年的奇思妙想在企业车间获得孵化。正如创新中心设计图上那棵“科技树”所寓意的——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每个环节都是滋养创新之树的沃土。这种教育模式的革新,恰似在传统教育土壤中播撒下创新的种子,终将孕育出适应未来发展的参天大树。
站在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的关键节点,科技教育的加法题承载着特殊使命。这片曾因车而兴的热土,正全力打造“中国车谷”升级版。当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转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这种“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这种融合发展,如同精密齿轮的啮合,将驱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
教育之光,从来都是照亮区域发展的星辰。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既需要光谷科创大走廊这样的硬核支撑,更离不开教育创新的软实力赋能。武汉经开区的探索实践,恰似在荆楚大地上点燃的科教星火,当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创新策源地,当每一位教师都化身科技火炬手,当每一名学子都怀揣报国赤子心,教育强省的基石必将愈发坚实。这簇星火终将燎原,在湖北建成支点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教育赋能的精彩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