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湖北经济以6.3%的增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这一数据不仅创下近12个季度的新高,更连续9个季度跑赢全国平均水平。数字背后,是湖北经济在复杂环境下展现出的强劲韧性——工业、消费、投资、出口全面发力,新动能加速成长,区域发展更加均衡。这份“开门红”并非偶然,而是湖北近年来锚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
湖北经济的强劲表现,不仅是速度的跃升,也是内核发展模式的升级。从传统产业转型到新兴产业崛起,从内陆枢纽开放到区域协同共进,湖北正以系统性创新突破增长瓶颈。这种创新不是单一领域的单点突破,而是贯穿产业、制度、开放、民生的全方位变革。它既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考验着对机遇的敏锐把握。
产业焕新,激活内生增长动能。一季度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4%,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消费激增,印证了产业升级的显著成效。这种“向新力”的迸发,源于湖北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前瞻布局,既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又培育集成电路、北斗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产业焕新不能止步于技术替代,更要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未来需在产学研融合上破题,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在消费升级中寻找新空间,把“以旧换新”政策延伸为服务链、价值链的创新;在绿色转型中培育新增长点,让新能源、循环经济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唯有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才能持续释放产业升级的乘数效应。
开放提质,重塑枢纽经济优势。当关税竞争加剧外部不确定性时,湖北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16.6%,彰显出开放型经济的韧性。这种韧性建立在“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的基础上,更得益于自贸区、综保区等制度型开放平台的赋能。但枢纽经济不能止步于物流通道,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下一步,需强化中欧班列与本地产业集群的联动,让“钢铁驼队”搭载更多湖北智造;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创新,在跨境电商、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先行先试;构建内陆开放新范式,将交通枢纽升级为供应链枢纽、创新要素配置枢纽。只有让开放红利穿透产业链条,才能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站稳脚跟。
区域协同,绘就均衡发展图景。一季度湖北14个市州GDP增速超全省均值,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竞进态势。这种均衡性增长,既得益于“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战略布局,也源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活力迸发。区域协同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而是差异定位下的优势互补。未来需在都市圈建设中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共享;在县域发展中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避免低水平同质竞争;在乡村振兴中激活“三农”潜能,让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形成良性互动。当每个区域都能找到独特价值,湖北经济的底盘才会更加稳固。
6.3%的增速,是湖北经济阶段性突破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跑线。面对成绩,既要保持“拼”的劲头,更要增强“谋”的智慧。从产业焕新到开放提质,从区域协同到民生改善,湖北需要将阶段性的“开门红”转化为可持续的“全年红”。当创新成为习惯、改革成为共识、实干成为底色,“中部崛起”的湖北篇章必将写下更精彩的注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旭东(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